第386章 相见恨晚

    第386章 相见恨晚 (第2/3页)

洪重新上路。

    想到荀彧说过的话,臧洪便留意观看沿途风土人情,看看安邑的治理情况离王道还有多远。

    安邑城北的涑水两岸有大片的耕地,正是盛夏季节,地里的麦苗长得很快。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男女,除了在田野中劳作的农夫外,还有牧牛放羊的小牧童,水边还能看赶鹅赶鸭的半大孩子。

    臧洪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半大孩子中不少人都带着书简,或是插在腰带里,或是挂在牛角上,或是捧在手中。有的孩子虽然没带书,嘴里哼唱、吟诵的却是一些圣人教诲。

    有《论语》的,有《孝经》的,还有《孟子》的。

    臧洪多少有些意外。《论语》《孝经》是常见的启蒙书,《孟子》却不是,读《孟子》的大多是有一定基础,专心向学的士子,并不适合初学的蒙童。

    带着好奇心,他向一个大声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少年打听,这才知道《孟子》是河东诸学堂的启蒙教材之一,授课的是太仆赵岐的弟子。

    臧洪见过赵岐。赵岐奉诏安抚关东,劝袁绍、公孙瓒罢兵时,臧洪与他有一面之缘。知道他对《孟子》下了不少功夫,只是知音不多,想不到如今在河东找到了用武之地。

    臧洪很是好奇,决定经过太原时,去拜会一下赵岐。

    荀彧对他说过,赵岐已从关东返回,正在太原。

    经过绛邑时,臧洪想到荀彧对绛邑令贾逵的赞许,决定在绛邑留宿,顺便打听一下贾逵其人。

    在驿舍住下,臧洪便召来驿长,问起贾逵。

    驿长回答了几句,离开时,顺口问了一句。“足下是从关东来么?”

    臧洪也没多想,点头承认。

    驿长离开,臧洪就座用餐。还没等他吃完,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人将他住的院子围了。紧接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甲士。

    驿长也跟了进来,伸手一指臧洪。“贾君,就是他。”

    年轻人走到臧洪面前,拱拱手。“臧君,在下绛邑令贾逵,敢请教。”

    臧洪起身,与贾逵见礼,看看驿长,又看看一旁严阵以待的甲士,笑道:“明廷这是何意?”

    贾逵并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