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去而复来

    第411章 去而复来 (第2/3页)

    周瑜在地图上舒口的位置点了点头“我们退守舒口,以静治动。”

    孙策眼神微缩。“是不是太示弱了?”

    “用兵之道,强示之以弱。袁绍赶到舒县,并非为占据庐江,而是见我从父。我从父不肯依附,袁绍不得不以武力相逼。将军退而舒口,袁绍进则无必胜把握,退则空手而归,如之奈何?”

    孙策眼珠转了转,露出一丝笑意。

    他听懂了周瑜的意思。退守舒口,若袁绍来战,他可以利用水师的优势,进退自如。若袁绍不来战,要么空手而归,要么滞留舒城,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袁绍身后并不太平,曹操、刘备伺机而动,袁绍又怎么可能安心在此?

    依仗兵力、兵种的优势速战速决,才是袁绍的期望。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如他所愿,一定要让他非常难受才行。

    孙策随即请来张纮等人,商量对策。

    张纮也赞成周瑜的意见,在舒城外与袁绍决战不合用兵之道,胜不可喜,败则足以覆军。丹阳兵虽精锐,却无军纪,一旦战事不利,很容易崩溃。届时被骑兵追杀,将是一场灾难。

    孙策虽然有些不情不愿,还是接受了张纮的建议,下令连夜退往舒口。

    ——

    袁绍设宴款待来依附的庐江大族,受周忠冷遇的压抑心情得到了释放,饮酒过量,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头还是晕晕沉沉的。

    这时,他收到了孙策退兵的消息,就连周瑜率领的前锋都撤退了。从撤退路线看,是撤往一百多里外的舒口,并且有可能直接退往江东。

    孙策沿江而来,本来就是乘船而行。撤退时顺水而下,速度很快。

    袁绍气急败坏。

    他夸下海口,要在三天内击败孙策。现在孙策撤往舒口,仅是行军就要两天时间。若孙策再坚守不战,他还怎么践行诺言,让周忠低头。

    袁绍下令追击,遭到了宁国中郎将张郃的反对。

    张郃说,孙策撤往舒口,就是想利用水师的优势。他若不想战,就算我军追到舒口,他一样可以上船,我军无船可用,只能望水兴叹。

    再者,我军新来乍到,不熟悉地形,万一中了埋伏,后果更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