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死去何所道
第124章 死去何所道 (第2/3页)
不归路。
大汗派来斩杀自己的戈士哈阴差阳错被辽民打死,这位十五岁的镶白旗旗主便坐实了造反的罪名。
他没想去和努尔哈赤解释清楚,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大金,不过当听说大汗连杀几名戈士哈后,他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
后来开原兵击溃正蓝旗镶白旗,最后击溃两黄旗,这位身边只剩三个牛录一千甲兵被困在城中的镶白旗旗主,只有选择投降刘招孙。
三个牛录真夷甲兵溃逃大半,最后铁了心跟在杜度身边的,还有三百多人。
“你就是杜度?”
刘招孙望着眼前身材瘦弱的孩子,想象着他挥舞比自己还长的长刀,艰难爬上城头砍杀毛文龙的画面。
“主子,不,刘大人,饶奴才一命,镶白旗没屠城,更没胡乱杀人,都是大汗逼奴才打仗的······”
刘招孙望着跪在地上不停磕头解释的杜度,挥手打断他。
“打仗各为其主,你有没有屠杀辽人,本官自有决断,不必多言。若想保住性命,便将后脑勺辫子剪去,以后别再称奴才主子。本官告诫你们一句,以后若有异心,佟养性就是下场!”
“当然,你们也可以现在回赫图阿拉,本官不会杀你们。”
刘招孙嘴上这样说,其他他心里清楚,这位小贝勒大概率是回不了老家了。
以黄台吉的性格,等他牢固掌握权力,得到八旗多数人支持后,绝不会放过这个临阵倒戈连累大军惨败的小侄子。
杜度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亮光,再次跪倒在地,口中谢道:
“奴·····小人以后好好给刘总兵做事,不回赫图阿拉了!”
刘招孙淡淡一笑,挥手示意他们先行退下。
所幸,留下的这些真夷甲兵,都没有家眷在赫图阿拉,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叶赫人屠城时,这支镶白旗正在东门和毛文龙血战,没有参与屠城。
刘招孙计划将这些建州女真带回开原,分为安排在矿场工作一段时间。
再选取一部分,加入屯堡,给其分地。
将投降的建奴作为他以夏变夷的样板,争取感化更多的蒙古和女真人。
除了杀戮,应当还有别的手段可以平定辽东。
康应乾看刘招孙越来越顺眼,既然半年能够平辽,三年问鼎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自己当初及时投靠,可谓明智之举。
当日,又有盖州、金州两支辽镇兵马陆续赶到,与开原兵浙兵隔河对峙。
嚷嚷着要进城协助开原军杀鞑子。
刘招孙远远打量了各地辽镇兵马,料定他们没有胆量渡河开战,便让邓长雄领一千战兵在南岸继续对峙。
成千上万只乌鸦如黑云笼罩,覆盖浑河两岸,和匆忙赶来抢功的辽镇军头一样,这些飞禽也在抓紧时间吞噬地上的死尸。
尽管大家都已疲惫不堪,安葬这些战死的同袍却是刻不容缓。
在接下来的两日,刘招孙率活着的人掩埋尸体,一千多个辽民也自发出城过来帮忙。
万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
沈阳城东,七星山山麓。
满身污泥的刘招孙挥舞铲镐,在黑土地上拼命挖掘。
浑河血战中战死的一万八千多明军英灵都将在此长眠。
时间仓促,人手不够,他们无力准备上万副棺材。
战死的士兵,只能用席子或铠甲裹住尸体,埋入坟丘。
马革裹尸真幸事。
熊经略被建奴斩杀后,尸骨无存。
刘招孙手捧熊廷弼生前佩戴的铠甲和尚方宝剑,低声吟唱挽歌,一步步走向墓地。
“奈何桥,奈何桥,七寸宽万丈高;
大风吹来摇摇的摆,小风吹来摆摇摇;
有福之人桥上过,无福之人摔下桥。”
两个卫兵扛着一丈四尺的黑底黑字招魂幡跟在刘总兵后面,后面跟着两个卫兵抛洒纸钱。
山麓茅草屋边,靠着两杆招魂幡,刘招孙踩着梯子爬到屋顶。
他从康应乾手里借过一件沾满血污的鸳鸯战袄。
鸳鸯袄的主人,此刻正静静躺在七星山山麓的某处墓穴中。
刘招孙面朝北方,挥舞鸳鸯袄,疾声高呼:
“白杆兵!白杆兵!白杆兵!归去来兮!”
“戚家军!戚家军!戚家军!归去来兮!”
“开原军!开原军!开原军!归去来兮!”
“辽镇兵!辽镇兵!辽镇兵!归去来兮!”
招魂之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