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抢滩登陆

    第四百六十六章 抢滩登陆 (第2/3页)

之军一个人也不能按时抵达,世子启得到消息后,差点气晕过去。

    他和谋臣紧急商议,最后决定先助历军过河,毕竟历军已经到了河边,耿崇两军还在自己家里扑火呢。于是便命耿军派船去支援历军。

    耿军的船队闲着无事,没有借口拒绝,只好不情不愿的分出一部分船只来助历军。

    二十余艘耿国战船在精干水手的操作下,从上游顺流而下,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和历军汇合了。

    澧季子也刚收到殷邑的回信,被世子启骂的狗血喷头,心急如焚,一刻也等不下去。

    既然战船已足,便立刻下令渡河!

    五百南军精锐下河登舟,在耿国船队的掩护下慢慢驶离岸边。

    依澧季子的判断,斗耆国边鄙小国,估计也就比蛮夷稍强一点,水面上肯定打不过耿国水军。

    陆战更不可能是己国强兵的对手,渡河前锋尽是精锐,五百人足以在北岸站稳脚跟!

    红日初升,滚滚河水被映的红光粼粼。

    “呜……”

    大河南岸号角长鸣,近百条船筏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浆橹齐摇,往北岸快速驶去。

    对面寨中的望楼上,聂伤瞭望着平静的河面和竞渡的船只,心中感慨道:“如此绝佳之渡口,后世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此处叫做桑鸡渡,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河岸平坦,极其适宜行船,是附近三五百里内唯一一个可以渡大军过河的渡口。

    这桑鸡渡之所以在后世不见记载,原因其实很简单:黄河改道太频繁了!商时的渡口,能一直保留下来才是奇事。

    就说眼下的黄河流向,在聂伤眼中也非常怪异。

    随着他接触到的人和资料越来越多,搜集到了足够多的信息,大概勾画出了整个华夏大陆的地理形势。孕育了中原文明的黄河则是最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

    时人称黄河为‘大河’、‘河水’,它的上游几乎与后世无异,可是出了晋地一入河南,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黄河竟然出人意料的往北去了,沿着太行山东麓一路北上,穿过冀州南部,直到后世的天津附近入海。

    这让熟悉后世黄河走向的聂伤很不适应,觉得自己是不是搞错了。黄河明明是往东流的嘛,怎么可能跑到北面去?这还是黄河吗?

    黄河河道不但与后世迥异,还在耿国境内的大拐弯处分了叉。主流往北走了,还有一条支流继续往东六百里,再北上入海。

    主河也称‘禹河’,据说是大禹治水疏导洪水的河道,支流称作‘下河’。

    殷邑便在大河之左侧,而斗耆军现在防守的,则是下河。韦国和顾国夹在大河和下河之间,可以作为防守大河的重要据点。

    南军船只驶过大半河面,就见对面水寨里鼓声大作,一二十条渔船冲出寨门,斜刺里扑了上来。

    耿国船队不急不缓的调转方向,在河中拦住来船。

    斗耆军船只都是老旧的小渔船,驾船的也是衣衫褴褛的穷苦渔民。这些人没有片甲遮身,甚至连弓箭都没有,直欲操着石骨鱼叉准备跳帮厮杀。

    耿军水手望之失笑,箭矢都不想浪费,直接驾船冲撞过去。斗耆军船上渔民见无可躲避,都吓破了胆,慌忙跳河逃生。

    “喀嚓嚓嚓!”

    两队船只撞在了一起,发出了接连不断的木头断裂之声。

    斗耆军的小破船被撞的七零八落,有的肚皮朝天,有的断成两截,有的变成了碎片,耿军大船却毫发无伤。

    “哈哈哈哈!”

    斗耆船只全军尽没,耿军水手望着在河里的残骸和狼狈游泳的渔民,发出了得意的大笑。

    “杀啊!”

    在水军前往拦截时,运输船队也顺利靠岸了,南军蜂拥下船,踩着浅水往岸上扑来。

    “咚咚咚咚!”

    河岸高处的营寨里也响起了擂鼓之声,刹时便见岸上竖起了如林的戈矛旗帜。一支军队整齐的走上高岸,拦在了南军前锋的面前。

    “!!!”

    前锋士卒皆惊愕不已,一愣之下,继续埋头猛冲。

    对方早有准备,箭矢下雨般落了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