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力机械

    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力机械 (第1/3页)

    商代的冬季很短暂,年节一过,天气就开始变暖,转眼就快到了开春时节。

    耆国试行了一年半的新式农耕之法,效果极佳,民间反响良好,几无阻力。

    去年是试验年,为了稳重起见,只有一半田地使用了新法。今年,官府决定全面推行,将国中所有田地都改用新法耕种。

    旧式耕作法非常粗放,农事也较少,基本上就是播种、灌溉和收割三个步骤。

    新法却复杂了许多,对农夫的勤劳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就是使用了新法,也种不好地。

    因为新农法在播种前还要进行翻耕、沤肥、施肥、选种的几个步骤,是以农夫们要比往年忙碌的多。他们整个冬天都没有歇着,又比他国早了一个月就下田劳作了。

    耆国官府也在年假结束后就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很多官员都暗暗叫苦,耆国的官,太不好当了!

    岂止是官员,耆国上上下下每一个人,从国主到贵族,再到平民和奴隶,所有人都感觉劳动量一下加大了许多。

    尽管很辛苦,但也只是嘴上抱怨一下而已。国民的精神反而更加振奋,都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要在这一年里获得前所未有的丰收!

    后世人很难理解古人的心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能够多收一斗粮食,是非常幸福的事,哪怕付出再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聂伤是个闲不下来的主君,一天到晚不是在官府处理政事,就在四处巡视,忙的脚不沾地,连怀孕的老婆都见不上几次。

    这日,他把都城县西北方的灌溉渠道都跑了一遍之后,又来到小浑河上游,参加水力机房的投产仪式。

    依照去年的基建计划,工部趁着冬季水浅时,在小浑河的水流湍急处建起了一座堤坝蓄水,然后又在泄水口建立了几个水力机房。

    这些机房也是试验性质的,包括两个磨坊、一个水锯机房和一个锻造机房,设计思想自然都是聂伤提出来的。

    三样技术都是划时代的创举。

    这个时代的谷物脱壳全靠人抱着木杵舂米,伐木和木材加工也没有锯子,都是斧锛之类的切削工具,效率何等底下自不用说。

    聂伤甫一上台,就把石磨、石碾和锯子发明了出来,另外还有其他各种新式工具。在百工匠人的改进下,这些工具很快就被完善实用了,并在全国普及开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

    而小浑河边的新建的水力机房,则是提升机械化程度,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验。

    工部此前就成功制造了好几架大型灌溉用水车,对水力机械的原理和技术早已摸索透了,石磨、锯子也都不陌生。

    机房比水车复杂的地方,在于多了一道传动装置。百工们世代都是技术人员,很快也设计出了好几种转动装置,准备都试验一番,最后采用最可靠的一种。

    唯一没有见过的,就是聂伤新设计的水力锻锤。

    商人铸造青铜器的水平登峰造极,但是锻造技术却不怎么样。

    盖因青铜器不能锻造,只有质软的纯铜、赤金才需要锻打技术。只能用来制作一些精细的手工艺品,锻打技术的地位不可能很高,以致水平低下。

    若只是加工纯铜和赤金,聂伤完全没必要发明水力锻锤,之所以催促工部急建锻造机房,是因为耆国已经找到了铁矿石并炼出了铁。

    但冶铁炼技术却出现了瓶颈,怎么都无法再进一步,炼出全都是蜂窝状的、又脆杂质又多的粗铁,不能加工,没有使用价值。

    幸运的是,工匠们找到了锻打去除杂质的办法,能够以此造出精铁来。可是这种模式的生产效率低的令人发指,生产同等重量的精铁,成本比青铜还要高的多,难以大量普及。

    于是聂伤提出了水力锻锤的设想,有工部左官买亲自主持此项目,并且很快制造了出来。

    “哗啦啦!”

    “咯吱吱!”

    “轰隆隆!”

    聂伤走进一个磨坊,就见嘈杂的声响中,木质机械臂来回伸缩,推动一个圆滚状的青石碾子顺畅的转动,不停碾压着底盘上的带壳粟米。

    一个匠人手持扫帚紧跟石碾转动,熟练的将压到边上的粟米扫进去。

    此人一看动作就知道经常使用石碾,但是水利石碾速度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