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窑工

    第4章 窑工 (第2/3页)

们本是汝州人。金兵来犯,官人王汝代起兵勤王,才有了今天!如今许多地方都没有官员,朝廷派来守家乡!”

    “原来是王官人!官人进士出身,在家乡有大名!”围着的百姓交头接耳,纷纷议论。

    进士是这个年代的上层人物,王汝代虽然没有做大官,州里的百姓大多听说过。而且民间传说,不知什么时候就加入了些奇奇怪怪的内容。王宵猎获胜,到现在几个月的时间,汝州不知道编出来了多少故事。听说新知州是王汝代儿子,百姓心安许多。

    何挺和段八郎急急赶到,向人群里挤一挤,到了黄同元身边。

    看了看两人,黄同无道:“原来新知州是汝州同乡人,赵洛镇王进士的公子。前边打了胜仗,朝廷派回来守家乡。这便安心了。既是汝州人,怎么会不管我们这些乡人?”

    何挺道:“以前官员都回避,不许回乡任职。怎么新知州就派回家乡了?”

    黄元同不屑地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金人南来,许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旁边河南府,现在的知府还不是伊阳人翟相公?我们汝州,自然也是一样。”

    何挺和段八郎一起称是,看着前面的杨审。

    见不再有人过来,杨审高声道:“在下杨审,本乡人氏,现在知州之下管粮草。知州钧旨,知道天下离乱,你们这些窑工生计艰难。你们只要过来录个名字,愿听知州号令,便就不缺粮吃。”

    有人高声道:“知州要我们做什么?要入军么?”

    杨审道:“这里窑工数千人,哪里能一下子分得清楚?录了名字,后边再看你们如何资质,各人的意愿是什么,自会安排事做。知州说了,人都有两手两脚,怎么会饿了肚子!依食不断,不过是没有人组织你们,没有人给你们吃包的工具。这些官府尽有,不必担心!”

    那人不死心,又问:“敢问官人,我们会入军么?不肯说死,是不是知州就打了这主意?”

    杨审不悦,看了那人一眼,高声道:“军队是想入就入的么?要能披甲,要善射,你们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你们将来做什么,不是现在说定的。可能有人会做工,有人种地,也有的入军,都要将来再看!现在最要紧的,是瓷窑不开工了,不能够饿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