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张浚

    第126章 张浚 (第2/3页)

。陕西与金军决战,大多又是败仗。

    接下来,张浚讲了现在形势,朝廷的规划。听起来一板一眼,倒也没什么毛病。

    汪若海曾经说过,天下形势关中为首。听说张浚到陕西,心中激动。只是现在他是京西南路的提点刑狱,不然真想跟着张浚到陕西。

    讲罢了,张浚介绍了处己的随行官员。八字军首领王彦统率前军,刘子羽参议军事,傅雱、冯康国主管机宜文字。何洋、甄援等随行,声势极为浩大。

    张浚以知枢密院担任宣抚处置使守川陕,半天下之责,位高权重。此次去川陕,张浚自己也是意气风发,做事雷厉风行,不容任何人推托。

    说罢了,看看天色将暗。王宵猎在后衙准备了酒筵,为张浚接风。

    众人落座,士卒准备着酒菜,众人闲聊。

    张浚对王宵猎道:“制置在开封府时,据闻与我前军统制王彦相交。闲时听他讲,你做事稳重,好学上进,是难得将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一时之选。”

    王宵猎拱手:“防御过眷了。只因家父统兵勤王,流落于开封府周围,不幸战殁,我不得已接了统军之责。自知年幼,所知不多,做事谨慎。当时在开封府时,多亏防御不断教诲,才略知军事。”

    张浚对身边的王彦道:“今日的王宵猎,可不是京城时统兵几百的时候可比了。我听闻现在养兵过两万,周围势力无人敢正眼瞧襄邓两州。还能这样谦虚,甚是难得。”

    王彦道:“当时在京城,制置统数百乡兵,于军中的事确实所知不多。但做事果断,临战勇猛,非是常人可比。终有今日,不是凭侥幸。”

    张浚点了点头:“难得,难得。面对国难,王通判散尽家财,起兵勤王,可知其忠勇。制置子承父业,转战多处,终于有了今日局面。以后练好了兵,必然有大功!”

    王宵猎只道不敢。没有想到在京城时跟王彦结下的善缘,今天还有此大用。现在张浚最倚重的人才就是王彦和刘子羽,他们的话特别管用。京城的时候,王彦对王宵猎印象不错,这些日子在张浚面前说了许多好话。此次选择在襄阳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