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分厅

    第215章 分厅 (第2/3页)

车过来。这车是四个轮子,前面三头牛,车体做得特别宽大。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十分气派。

    王宵猎道:“我是镇抚使,出门坐牛车,不怕人笑话?”

    崔青道:“新近新野的车辆社,到襄阳和邓州都开了新社,制了几种新车出来。我们试过了,就这种牛车坐着最是舒服。在城中的道路上,丝毫没有颠簸,杯里的水都洒不出来一滴!”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们做官员的,不能只求自己舒服。我是带兵将领,自该骑马。以后除非有特命,官员将领出行都要骑马。做这种车出行,成什么体统!”

    见王宵猎的态度认真,崔青只好叉手称是。吩咐亲兵把车撤了去,把马牵了过来。

    在新野,王宵猎设了许多社,就是为了发展预做准备。新印了会子,设立银行,资金一下子充裕了起来。加上车辆社新制了几种合适的车辆,就在襄阳和邓州开立新设,正式营业。

    四轮的车,在平滑的路面上比较平稳,舒适性好。车辆社制了一批,一是在城中拉客,再就是作为富贵人家的乘用车辆。为了抬高身价,也给王宵猎制了一辆。

    王宵猎怎么会坐?自己是带兵的武将,出门坐牛车,岂不要被人笑死?

    畜拉车辆,在古代有两大形制。中国的主流是二轮,欧洲的主流则是四轮,千年来都是如此。形成这种差别,王宵猎估计,应该跟不同的挽具有关。

    中国的挽具非常发达,相对能够充分利用牛、马等牲畜的力量。比如牛的主要力量是牵引力,挽具便主要是使用拉力。马、驴、骡既能拉又能驮,力量便就分解成了压力和拉力。

    面对这种差别,后人的分析则很古怪。一种常见的看法,是四轮马车更先进,特别是欧洲车辆有转向器的设计,可以方便拐弯。而中国没有发明转向器,只能使用落后的两轮马车。

    这种观点,是在中国民间对历史的兴趣变得浓厚起来,与几种西方先进的思想一起出现的。王宵猎也曾经被这种观点吸引,仔细研究四轮马车和二轮马车的区别,其优劣如何。可惜,翻遍了各种资料,除了网上一些人分析,严肃资料中一无所获。后来不死心,自己去学车辆的知识,试图进行分析。真正试图进行科学分析的时候,王宵猎才发现,这不是一个自己能完成的任务,同样也不是网上那些人能够完成的任务。网上所谓四轮马车研究,基本没有科学依据。

    车轮是司空见怪的,但对车轮进行科学的动力学分析,却非常复杂。严格地说,初中和高中教育都没有相关内容,绝大部分的工科本科专业同样没有。具体到两轮马车和四轮马车,想进行科学分析,不要说仅具有高中知识,甚至只有初中知识,是完全不可能的。一般的大学生,也完不成这个任务。

    对马车的分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