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理论上的亿万富翁

    126 理论上的亿万富翁 (第2/3页)



    第一次正式的交换意见,是在陆昌斌的办公室里进行。

    一共四个人参与,严明、陆昌斌、宁为跟刘聪。

    除去一个划水的,正好代表三方权益。

    “我们还是开门见山的说吧,华为对这次合作非常感兴趣,所以想首先听听宁为先生提出的合作模式。”

    “贺主任,严总,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华为出资向我跟实验室购买EDA软件的使用权,确定了极简EDA软件使用权的归属后,实验室跟华为可以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就这一课题,继续深入研发,分工合作,继续丰富极简EDA预定规划的各项软件功能。具体采用哪种合作方式这一块您跟严总来谈,我不干涉。”

    “第二,具体到湍流算法,我会将这一算法授权给极简EDA,具体专利授权费用我觉得可以按照使用量来计算,未来华为每卖出一台搭载了湍流算法芯片的设备,就向我支付一笔专利费用,我仔细考虑过,我就收取每台八元的专利费,按季度结算。”

    “第三,未来极简EDA软件做出成品,并正式推向市场后,产生的收益,我占百分之二十。我的要求大概就是这样。另外在放下这边的事情后,我可能没有太多精力去管这些事情,所以我全权委托刘聪代表我处理这些事宜。我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您看呢?”

    严明跟陆昌斌对视了一眼。

    严明沉吟片刻后,说道:“我个人认为问题不大,不过其中有些细节还是需要好好梳理。我们跟实验室的合作模式暂且不谈,华为出资只拿到EDA使用权也是合理的,但如果我们参与到EDA软件的开发,却只有使用权的话,是不是不太合理?而且湍流算法是授权给极简EDA的,而不是直接授权给华为使用。这在未来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法务方面的问题。”

    陆昌斌笑了笑,接着说道:“如果严总是担心未来出现什么矛盾的话,我觉得可以谈。我大概明白,严总是担心未来推广极简EDA阶段,可能会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涉及到使用湍流算法的时候给予一定优惠。不如这样,我帮宁为做个主,合同里直接写清楚未来其他友商使用带有湍流算法芯片的专利授权费用不得低于给华为的授权费用,如何?”

    “那么湍流算法软件版本的使用呢?比如,华为如果要给华为云的客户免费升级湍流算法保护,是否可以直接使用?”严明又问道。

    “不不不,这是两回事。”

    没等宁为回答,陆昌斌脑袋便摇得如同拨浪鼓般,随后看向宁为说道:“我有个提议,直接将湍流算法分为硬件跟软件两部分。设计到将算法写入芯片,是硬件领域,就按你刚才说的来。另外湍流算法已经成熟的软件版本,可以签署另外的授权合同。”

    宁为眨了眨眼,好吧,这是陆主任在帮他争取利润最大化,他自然没什么意见,干脆的点了点头。

    严明笑了笑,说道:“到也可以接受,那么这块的专利授权费用如何结算?”

    宁为看了陆昌斌一眼。

    关于这块钱的问题,宁为是真没仔细想过。

    关键是也没有什么可参照的,到也不是怕吃亏,关键是没经验就授权出去,以后再次对外授权的时候会很被动。

    陆昌斌看懂了宁为的意思,沉吟片刻后,说道:“严总觉得什么价格合适?”

    “我有个想法,不如这样,我们可以出资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运营湍流算法软件部分的对外授权事宜,公司我方出资,你们以技术入股,产生的收益按股份分配?”严明给出了建议。

    宁为摇了摇头,道:“太麻烦了,第一,对外授权双方共同决策,我觉得可能不利于未来湍流算法的推广;第二,我不想参与公司决策,不如简单点吧,直接定一个对外统一的软件部分授权费用。如果有人希望使用的话,直接购买就行了。”

    陆昌斌立刻点了点头,说道:“我觉得可行,比如可以针对对方公司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