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高手都在大气层

    294 高手都在大气层 (第2/3页)

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个“索然无味”把他引入了歧途。

    “柳哥啊……”

    “嗯?”

    “如果你以后都这样聊天,会失去我这个好朋友的。”

    “呵呵,所以只准你在人前凡尔赛,不准别人在你面前凡尔赛对吧?”

    “知我者,柳哥也!自从我被鲁师兄秀过N脸后,我就曾在心底暗暗发誓,以后没有人能在我面前凡尔赛!任何方面,一个都不能有!我也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勇前进着!”

    果然是个很奇特的目标,让柳唯无言以对,片刻后,憋出了三个字:“宁为,你赢了!”

    燕园里开始回荡起某个小男生欢乐而得意的笑声:“哈哈……”

    然而,等宁为笑够了,柳唯又开口道:“那你现在就得开始节制了,不然可能几年之后,起码在某一方面可能很难在人前凡尔赛了!”

    “嗯?”

    “我有注意到,你今天走路姿势都有些奇怪,原因大家都知道。但不能说你妈回郾城了,你就彻底放飞自我。就如同你说的那样,欲望本身并无对错,错只错在能否节制。”

    “哦……我明白了,柳哥,其实说到装傻,我不如你!”

    “呵呵……”

    真的,也就这个时候,柳唯才能感受到其实宁为就是个可爱的正常华夏年轻人。

    ……

    来到数学研究中心,宁为回到办公室,整理好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稿子,二十页当然是开玩笑的,全新的方向,没法去引用前人的论文,尤其还是人工智能领域,哪怕只是提出一个新的数学工具,也需要几位繁琐的论证过程,在加上还需要绘图,所以整篇论文在宁为精简过后也有32页。

    除了这篇毕业论文之外,宁为将他拔尖青年项目的论文也准备好了,打算一起拿去给田导。

    其实拔尖青年项目早就可以完结了,甚至都不需要论文来点缀,有三月就够了。

    本来这个项目就是人工智能方向的,现在三月已经跟全世界人见面了,拿去给专家评审,大概率是没人敢说半个不字。一直没有去提交审结的原因是,躺在研究中心那笔经费宁为一直找不到地方用掉。

    真的,人家一般都是嫌弃研究经费少了,但宁为是发现他真找不到什么用钱的地方,你说出去交流订机票吧,现在他基本上没了出门的资格,国内机票就算头等舱也就几千块,120万天知道要出门跑多少次。

    但现在他都要毕业了,这个项目还拖着也没意义了。所以宁为昨天干脆跟柳唯说了下,这次包机的钱别让公司吃亏了,直接从他研发经费里扣掉个几十万,然后给他开张发票,结题报告也就能交了。

    正如田导说的,这笔钱他多少得花一点,不然以后其他数学领域的拔尖青年获得者会很难办,毕竟不是每个研究数学家手上都有抢手的技术专利,能疯狂变现。

    论文准备好之后,宁为还在办公室里走了几步,确定自己走路的步伐正常,不在会不自觉的走出怪异的外八字之后,这才推开门,直接去了田导的办公室。

    “田导,我的两篇论文都写好了,这是毕业论文,这是我们拔尖青年的论文,都交给您了啊。”

    “哦,我看看。”

    田言真拿起了宁为递来的论文,放在上面的是博士论文,《一种用于机器自然语言处理的数学工具》,随手翻到最后两页看了看,嗯,结尾还是引用了别的论文的,仔细看了看,好家伙,引用的是之前他投给STOC大会的那篇206页论文。

    自己引用自己的论文当然是可以的,正如宁为说的,考虑到他研究的本就是新的方向,没有引用别人的论文也是正常的。谁让他已经走在了一个时代前面呢?

    只有三十多页……这也能接受,反正宁为交的早,论文答辩可以放到四月或者五月进行,这样参与论文答辩的导师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这篇论文。

    田言真没继续当着宁为的面翻阅毕业论文,知道自己大概率是看不懂的。这没什么好说的,也并不丢脸,他对人工智能其实没有多少研究,这辈子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其他数学方向的研究,虽然同为数学,但研究的东西可以说天差地别。

    至于拔尖青年的论文田言真更只是随手翻了翻,这块就更不用他担心了,如果说宁为的毕业论文答辩就是走个过程,那拔尖青年最后的审核可能比走过场还要简单。甚至都不需要论文,毕竟这些年论文真的水太多了,各个单位更需要其实是出实打实的成果。

    比如宁为这次拔尖青年审批下来的项目是人工智能,华夏关于人工智能向的论文不说十万篇,七、八万篇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工程向,有人工智能管理电网布局的、有人工智能构想的、有关于智能算法的,但真正做出实际东西来的却真心不多。所以论文只是点缀,审核的时候把三月调出来,跟主审的专家们聊两句,基本上也就过了。

    “行吧,辛苦了,这才几天功夫就把毕业论文搞定了。”田言真感叹了句,大概是想到自己读博的时候,为了论文而苦心研究没有休息的日子。

    “不辛苦的,其实我手头上还有相关拓展命题的论文,都被我删减了。”宁为颇为自得的答了句。

    田言真点了点头道:“嗯,不辛苦就好。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会比较忙,除了你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外,要正式的开始从一个教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明年数院打算开个班人工智能数学理论班,现在全世界对这个方向研究最深的就是你了。这段时间你首先要研究这个班的课程安排。”

    “比如你要考虑,学生们要学懂你的理论,首先需要需要学习的数学课程,比如线代、向量、同构这些,列出一个课程的安排来。就是大一开哪几门课,大二开哪几门课,一直到大四。哪些选修课对研究这个方向更有帮助,这些都要考虑到,然后列出来给我。”

    “另外就是这个班主课的教材编订了。你主讲的人工智能数论课,要把你觉得这些孩子本科需要学习的内容编订成完整的教材,我知道这个工作量稍微有些大了,不过你是理论的创立者,所以大头的工作只能你来做。我会找几位精通教学的老师帮助你。”

    “这个教材的编订你要注意,难度你要掌握好,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你要想清楚本科阶段的那些孩子们需要学习到什么程度,然后先列出提纲来。拟定提纲不要完全按照你的理解来,要由浅入深,符合常人学习的习惯。尤其是一点,不要太过高估学生的理解能力跟学习能力,尤其是别以你的标准来衡量其他人。这么说吧,这课程教下来,你起码得保证一个班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学懂。明白吧?”

    宁为愣了愣,对于博士毕业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这么快就有新的任务,他是毫无准备的。

    这是几个意思啊?

    专门为他开个基地班?这大概类似于华清的姚班、智班这种类型?他还要全程参与课程安排,还要给自己的课编订教材?

    果然,当学生才是最轻松的!毕业就是个大坑!那天签订的合同更是大坑!

    他还年轻,为什么要承担这些?

    就算姚老,他开办姚班跟智班也是五十岁之后的事了吧?而他才不过二十五岁啊!

    于是宁为坦诚的说道:“那个,田导啊,您之前好像也说我挺辛苦的对吧?其实我说不辛苦也就是跟您客气下,我最近挺忙的。您是不知道,咱们华夏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中心那块还需要我!”

    田言真看着宁为,笑了:“行了,谁不忙?放心吧,担子不会全压你身上,会有一个团队帮你的,包括你鲁师兄。反正他现在也研究你这个理论了,这个人工智能数论班以后就叫宁班了!年轻的时候别怕吃苦,你想想看吧,这个班办起来了,四年后第一批毕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