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挥刀(下)

    480 挥刀(下) (第2/3页)

“是的,我同意!”

    话音落下后,大概是想到了什么,又补充道:“不过我学不会,我初中时候数学就不算好,方程怎么学都学不会。可能是我太笨了。”

    “这叫术业有专攻,跟笨不笨扯不上关系。”

    宁为随口纠正了一句,然后继续说着:“现在我们达成共识了。学习比创造要容易的多。所以从我们开始承认的确落后了开始,这三、四十年其实华夏一直都是不断学习,然后奋起直追的过程。学习西方的知识体系,学习他们的人文思想,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是我们的必修课,因为基于许多新老行业的整套体系跟技术标准,都是他们建立的。”

    “翻译会有谬误,可能因为个人的理解让所有人跑偏,所以对于一线技术人员来说,起码在这一时间段内,拥有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太重要了。技术文档、说明书、标准参照等等东西都是人家用自己的语言书写的。懂英语,这些东西看明白了,上手自然就快。”

    “所以在当年把英语纳入基础学科没什么好说的。通过高考做指引,让有志者多背些单词,学习语法,有助于筛选出真正适合做技术的那一拨人去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然后去学习别人先进的思想跟文化技术,来完成追赶。但这个世界啊,就没有完美的决策。”

    “学其精华弃其糟粕毕竟只是最完美的构想。这个世界哪有那么简单?总有那么些人,奋发努力,伸长了脖子去瞅了一眼,但看到的只是国外几百年的积累。于是,哇,这个太强了,哇,那个太具想象力了,太强大了!嗯,他们觉得自己看到了真相,然后再用对比的视角来审视华夏,最终得出结论,咱们赶不上人家了啊!”

    “这就是我刚刚要将学习远比创造要更快跟你达成一致的原因。这些人所谓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认为跟世界接轨,第一要务是承认我们跟对方的差距是无限大的。哪怕我们奋起直追,但人家也是在进步,所以永远是追不上的!乍一听,没毛病,但这些人独立思考时却恰恰忽略了生产力进步并不是一个线性的持续过程,而是断续过程!”

    “每个层级的科技发展是有瓶颈的,到了瓶颈会卡在那里,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很难再次继续高速发展。这就是后来者的机会。但他们看不到啊,偏偏最早能开眼看世界的那批人都是拥有着高于社会平均线的教育背景。当他们都认为华夏永远赶不上西方世界,思想便开始在后知者中传递,然后所谓的民族自信就——砰,炸了!”

    听到这里,对面的年轻人张了张嘴,明显是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发出任何声音,静静的等待着宁为继续废话……

    宁为注意到了这些,也不以为意。

    虽然有话没说出来,但能有反应就说明他没白说,这就挺好的。

    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嘛,总得一步步来,如果能靠一次谈话,就让人彻底转变了思想,那是魔法。传销都没那么神奇。

    “是不是听着很气?但这本就是实质上发生过的……我还很小的时候吧,什么读者、知音上讲教育的文章能把我老爹气到半死,什么日岛孩子教育坚韧不拔的品质,欧美孩子从小培养孩子想象力,华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扼杀他们的创造能力……反正你要看多了那文章,很轻松就能得出结论,横竖就是华夏要完呗。”

    “再然后就是国外的东西肯定是要比国内好的,哪怕其实那些东西都是国内代工的,但起码用到了别人的技术不是?人家待遇好,高端产业集中,反正哪哪都好,所以向国际看齐就是先进的,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有海归背景那必然是优秀的,林林总总……很乱!也让人很不舒服!”

    “即便是现在这种思想也还是有市场的。如果想要改变,不做任何努力,就得靠时间来慢慢消化,比如过个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