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彝族跳菜

    624. 彝族跳菜 (第2/3页)

    只要一个就能够抵一顿饭。

    五块钱一个的粑粑,还算是有点贵的价格。

    这是步行街上面一家叫做“吃货”的店铺。

    老板看到客人来了,低着头在看手里面的手机。

    头也不抬的用方言问到:“吃啥。”

    小粉丝已经回了家,好在李潇勉勉强强能够听懂他在说什么。

    指了指门外贴着的一张纸上面的“棠梨花粑粑,五元一个”,对老板说道:“老板,要一个棠梨花粑粑。”

    “好,在这里吃还是带走。”

    李潇往这店里面看了一眼。

    店里的桌子不过几张,好像还分成了两栋房子,中间的位置又阳光透下来。

    中间的位置种植了一些爬藤类的植物,还有吊兰的盆子挂在上面,长长的枝叶从上面垂下来。

    店里还有菜单,李潇看了看门口的一个大冰柜,又要了一个三元的老冰棍。

    所谓的老冰棍,不过就是各个地区的店里售卖的自己用模具做的冰棍。

    酸奶的巧克力的,红豆沙绿豆沙的,还有糯米的都是比较常见的口味。

    当然,云南的老冰棍,还有玫瑰酸奶和凉虾的。

    云南的天气说不上热,可这太阳高照的天气在外面溜达,也绝对算不上凉快。

    于是李潇又要了一个凉虾冰棍和一个玫瑰酸奶的冰棍。

    老板只是瞅了一眼就说道:“玫瑰的四块,凉虾的一块。”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还冒着冷气,冰棍被冻得硬邦邦的,李潇就在门口的油锅旁边一边啃冰棍一边看老板做饼子。

    期间也有穿着校服的小孩子走进来,拿着菜单对老板点菜,老板娘就会到后厨给他们做吃的。

    大多数点的都是些砂锅饵丝,砂锅米线一类的,也有的点的汆汤饵丝。

    砂锅,就是把饵丝米线加上调料放在砂锅里面煮,端出来的时候连着砂锅一起端出来,烧热了的砂锅里面是煮沸的面汤,端出来时还在冒着泡泡。

    汆汤,则是在水里加入要用来煮饵丝的菜和调料,最后把一把饵丝放进锅里煮软捞出,倒进碗里即可食用。

    这两样在这里都是很受欢迎的吃法,不过李潇目前关心的只有他的棠梨花粑粑。

    以及嘴里的凉虾冰棍。

    凉虾,原产自湖北宜昌,因其头大尾细,形似虾,又是大米制浆落入凉水盆中制作而成,故称之为凉虾。

    凉虾口感滑糯清爽,柔软清甜,在大理一带经常和冰粉搭配,加上红糖水,玫瑰花酱,作为一道夏天常见的甜品。

    玫瑰酸奶的出现也是源于云南人对于以花入菜的喜爱,玫瑰花闻起来又香又甜,添加到酸奶当中,便成就了这样一道独特的甜品。

    老板从盆里抓出来一把带着棠梨花的面团,放在油锅里面炸制。

    属于面食的香气混合着油香溢出,没一会儿一个棠梨花粑粑就做好了。

    刚出锅的棠梨花粑粑还很烫,由于是炸制的粑粑,所以整个饼子看起来油津津的,表皮被炸的脆脆的,依稀还能看到被包裹在面衣里面的棠梨花。

    咬上一口,糯米粉制作而成的棠梨花粑粑还有些粘嘴。

    棠梨花粑粑的制作方法同样很简单。

    开春之时,去山上采摘一些鲜嫩的棠梨花,最好是半开不开的状态的棠梨花,吃起来会比较嫩,而且不容易发苦。

    拿回来的棠梨花清水洗净,然后放入沸水中焯水数十秒,捞出沥干水分。

    切一些腊肉,最好肥瘦都有,将糯米粉和切碎的腊肉混合在一起,加水搅拌均匀,最后把混合物做成一个饼子的形状,放进锅里面,或是用油香煎,或是用油炸制,待饼子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就可以出国了。

    咬上一口,糯米粉的口感使得整个饼子软乎乎的,并且有点黏黏的口感,却又q弹绵软,被炸焦了的外表咬一口又香又脆,饼子里和糯米粉口感不一样的则是腊肉和棠梨花。

    一种带着久经沉淀之后的咸鲜,一种又带着春天到来时候万物复苏的清甜。

    在小县城里晃悠了一天,尝过了七八块的面条,一两块的大包子,三块钱的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