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黑心县

    第四十三章 黑心县 (第1/3页)

    村头木屋内。

    李承乾凝眉沉思,一旁的两名太监也不敢出声打扰。

    屋内陷入沉默。

    察觉到贫穷的李承乾,自然也轻而易举感受到了诸多问题。

    本以为到宫庄来是拥抱金山,没曾想到头来竟是账单。

    但再三思索之下,他不准备放弃宫庄。

    哪怕包括庄内所有收益在内,自己每年都要补贴5000贯。

    原因很简单,宫庄内的佃户性质特殊,属于半奴仆。

    换言之,用这群佃户,只需要养着就行,月钱发不发,完全看他心意。

    但如果是自己招人,按照大唐现在的物价,每人每月最低都是半贯钱。

    这是什么概念?

    2000人,一个月月钱1000贯,一年1.2万贯。

    这还是最少的,像之前提到的陇右养马场,在那的马夫、兽医等,月钱五贯起步。

    就tm离谱。

    不过现在既然离不开宫庄,李承乾也不想那些有的没的,只能着手改造庄子,提高收益。

    还好自己是个挂壁,脑海里该有的都有,赚钱的点子不少。

    至于战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敲了敲桌,李承乾出声问道:“小安子,咱们现在还有多少钱?”

    “铜钱五百贯,丝绸麻布接近两百匹,加上些许杂物,一共值六七百贯的样子。”小安子快速说着,末了又补充道:

    “500贯还是太子妃昨日交给奴婢的。”

    李承乾:???

    合着自己除了点破布一毛钱也没有?

    而且,

    六七百贯确实太少了点,作为启动资金都十分困难。

    至于来自太子妃的软饭,他表示很香。

    真要缺了这点现钱,那才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承乾向来是个乐观派。

    在他看来,方法总比困难多,缺什么补什么便可。

    一时的磨难,不过是成功后的调味品而已。

    如同现在启动资金不足,李承乾自然把目光放在了宫庄内每年结余的粮食上。

    每年庄内能余下五万石粮食,但这千余户一年也就消耗不足三万石,再次结余的粮食都存进庄里建的小型粮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