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五十五章 浴血鏖兵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五十五章 浴血鏖兵 (第2/3页)

彻送信,潘崇彻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向刘鋹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安顿好部下,单人独骑连夜赶往广州,拜见刘鋹。“陛下,听闻有人诬陷微臣谋反,现在,我自己送上门来,是杀是剐,您看着办吧。”

    面对潘崇彻,刘鋹反而有些不知所措,愣了好一阵子,他才安慰道:“爱卿是朕的忠臣良将,朕又怎么会治你的罪呢?这些年,你在外带兵,也着实累了,也该好好歇歇了,这样吧,你既然回来了,就暂时留在朕的身边吧。”

    从此,潘崇彻一直未得重用,赋闲在家,钓鱼逗鸟,养花读书。

    潘美又赢了一回。

    刘鋹如此对待忠臣良将,这让很多在外带兵的将领,各个脊椎骨发凉,后背冒冷气。

    在宫廷任职的南汉士兵都知兵马使李廷珙,目睹刘鋹屠戮忠良,鱼肉百姓的残暴,内心十分惊恐,料定刘鋹必定成不了大器,久后必亡。为了尽早逃离刘鋹的魔掌,李廷珙主动请求戍边,刘鋹还真允许了,让他带兵戍守湘粤边境的九嶷要塞。

    乾德四年(966)四月,李廷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率军在九嶷要塞起义,投诚大宋。

    赵匡胤嘉其忠义,诏授李廷珙为郴州沿边招收指挥使,封州刺史。李廷珙非常感激,次年,向赵匡胤进献《平岭表策》,积极给赵匡胤讨伐南汉出谋划策。

    大宋征讨南汉,李廷珙主动给潘美当向导,领着宋军反过来攻打南汉。

    刘鋹投降后,赵匡胤封李廷珙为广西总管招讨使,令他收拾不愿臣服的南汉残余势力,整治广西的社会治安。李廷珙不负重托,剿抚并用,使广西的局势很快平定下来,随即赴京述职。赵匡胤欣赏李廷珙的谋勇兼备,擢升他为刑部尚书。

    留着这么一位有作为的良将不用,南汉不亡,天理何在。

    大宋进兵的消息传到广州,潘崇彻起初还以为刘鋹会看在自己多年带兵的份上,能重新起用自己,可是,等了好久都未见皇帝召见,老潘的心登时拔凉拔凉的。他以眼病复发为由,向朝廷请了长假。

    伍彦柔战死的消息传到广州,刘鋹这才觉察到潘崇彻的重要性,派人火速赶往潘家传旨,加封他为马步军都统,率兵三万北上戍边。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潘美听说潘崇彻又卷土重来了,丝毫不敢大意,下令军队严阵以待。

    然而此时的潘崇彻已经对南汉心灰意冷,根本不想再为刘鋹效力,只想拥兵自保,不想与潘美有任何交锋。

    面对宋军,潘崇彻只是观望,或是虚张声势,绝不近前一步。宋军的探马将此情况告知潘美,潘美也被搞得一头雾水。

    虽然潘崇彻不出一兵一卒,很够朋友,但是潘美却不敢有一丝懈怠和马虎大意。这就好像从狮子老虎身边经过,不管敌人是真睡还是假寐,是真不动还是打马虎眼,你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总之,有潘崇彻这只大老虎在旁边,潘美连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声东击西

    征伐南汉,是典型的以少胜多,蛇吞大象的战争。想当初,赵匡胤举全国之力,亲征北汉这个弹丸小国,都没捞到什么便宜,无功而返。这次潘美孤军深入岭南,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

    潘美的肚子也是喝过几年墨水的,要不然,后来整治起杨家将来,怎么会有如此的手段。从他平定南汉的谋划和战略,就可以看出,此人老谋深算。

    打仗要钱要粮还要兵,如何在缺粮和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拿下南汉,潘美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分块蚕食敌人的有生力量。

    打下一座城,钱粮有了,兵也有了。

    《孙子兵法》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潘美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拖住敌军主力,夺城拔寨,先西后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

    昭、桂、连、贺这些地方原本属于湖南地盘,老百姓本来就恋旧,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如果先收复这些地盘,就解决了兵力补给问题。

    贺州距南汉国都不远,为了迷惑南汉刘鋹,潘美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他将要从贺州直扑广州,“督战舰,声言顺流趋广州”。

    刘鋹果然中计,下令让潘崇彻领三万大军屯兵于贺江口,防止宋军逼近国都。

    开宝三年(970)十月,潘美调转方向,率领主力大军,向西横扫昭州(今广西平乐)、桂州(今广西桂林)。接着又调转方向,挥师东进,十二月初五,拿下连州(今广东连县),直逼广州北面门户韶州(今广东韶关)。

    听闻昭州、桂州、连州失守后,大宋军队又远离广州,跑到韶州去了,刘鋹不但没着急,反而乐了。

    他淡定地告诉身边的宫女和宦官们:“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也别往心里搁,昭、桂、连、贺四州,本来就属于人家湖南的,现在被取回去了,宋军也就满意了,放心,他们不会再向南进发了……况且,韶州有朕的‘秘密武器’,谅他们也是有去无回!来!歌舞奏乐……喝酒……继续……喝酒!”

    就在潘美组织大军向韶州进发之时,让他惊掉下巴的一幕发生了,驻守贺江(位于贺州与连州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