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千头万绪

    第八十一章 千头万绪 (第2/3页)

    “继勋具伏,自开宝六年四月至太平兴国二年二月,手所杀婢百余人。”经过调查,发现从开宝六年至今的四年时间里,王继勋吃掉婢女达到上百人。

    雷德骧请旨定夺,赵光义指示:“勿需押赴京城,立即斩首,以安民心。”

    得到旨意,雷德骧命人将国舅爷王继勋连同那些助纣为孽的人贩子八女三男,立即斩首示众。经过调查,雷德骧又爆出一个天大的新闻,跟王继勋“同食人肉”的,竟然还有一个长寿寺的僧人广惠,看来佛门也是难免鱼目混珠啊!雷德骧对这个败类也没客气,“令折其胫而斩之”,先是打断他的腿,然后再砍头示众。

    雷德骧此举大快人心,洛阳百姓终于见到青天了,纷纷奔走相告,放鞭炮庆贺。齐呼“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开封的赵光义,终于做了一件让万民称快的大事,文武百官纷纷额手称颂。从此,赵光义上朝,腰杆子也直了。 _o_m

    为官避事平生耻,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有扶不上墙的纨绔官、太平官、享乐官、轻松官,就有夙夜在公,勤政爱民,冲在一线,流血流汗,勇于担当,勇挑重担的良吏、能吏、干吏,就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好官。

    ◆文武双全辛旋风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回回,我们经历的所有风景,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有它的意义,你跌跌撞撞前行的每一个瞬间,未来都会给你等量的馈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终将遇见美好的未来。

    赵光义登基,改年号太平兴国,除了契丹和北汉,该通知的基本上都通知到了。赵光义是那种做了一丁点好事,立即登报宣扬的主儿,自己当皇帝这种大事,怎能不让北汉和契丹知道呢,虽然,这些北国人的探子早已经把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的消息传给自己的主子,赵光义总想再做点什么,以表明自己是正统,得位是名正言顺的。

    赵光义先是派遣使臣出使北汉,毕竟自己刚当上皇帝,短时间内,他还不打算对北汉用兵,他这叫先礼后兵,先打招呼再出兵,这不算耍流氓。

    派谁出使契丹呢?赵光义在文武大臣中,权衡了良久,终于认定一个人,人称“辛旋风”的起居舍人辛仲甫。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今山西吕梁孝义市)人。“年少好学,年长后,能办吏事,姿仪雄伟,气质沉厚。”

    斌,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想到的就是文武双全的意思,因此,此字多用做人名,这也是家长和长辈对子女最美好的期许。

    当。

    初太祖赵匡胤曾问宰相赵普:“儒臣中有没有文武兼备的人才?”

    赵普推荐辛仲甫,道:“辛仲甫才勇有文、处变不惊、胆略过人,以前,他在郭崇手下做事,郭崇教他射箭,后来郭崇反而要向他学习。他明理善辩、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处事果断,各方面都可重用。”

    赵匡胤立即召见辛仲甫,见他姿态丰伟,仪表堂堂,浑身上下一股英气,顿时就有了好感。由于天下刚刚平定,太祖决定试试他的武功,命令武库拿出一张强而有力的新弓,让仲甫挽射,辛仲甫轻轻一拉,弓就成了满月,连发三箭,箭箭皆中靶心。@*~~

    又取出厚重坚硬的铠甲让辛仲甫穿上,仲甫好像穿一件单衣一样轻松。太祖大悦,赞不绝口。

    辛仲甫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启奏太祖道:“臣不幸,本来学先王的治国之道,想要让陛下成为比尧舜更贤明的君王。如今,臣虽有幸遇到强大的盛世,陛下却只用武夫的技艺来考验臣,拉弓,射箭,这又有谁做不到呢?”辛仲甫的意思是:“皇上,你别搞错了,我可是文武双全啊!武可安邦,文能治国,您应该睁开龙目好好瞧瞧,我可不是一般的人才!”

    太祖哈哈大笑,不但没怪罪辛仲甫的逆鳞率直,反过来安慰他道:“卿果有奇才,现在重用你还不晚。”

    乾(967),辛仲甫入朝任右补阙(七品官,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又让他以这样的身份出任光州(今河南潢川)知州。浩荡襟怀到处开,达官非自有生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一方大员,辛仲甫终于可以大显身手,施展自己利国利民的政治抱负了。

    辛仲甫勤政爱民,深夜还在研究文书,短时间内就将境内多年的积案,一件一件全部梳理清楚,查实结案。他还常常深入百姓当中,体察民情,劝导农桑,随身带着圣贤书,分发给乡民,就地教化顽劣少年。

    这年夏天,天降暴雨,河水泛滥,冲坏民房,百姓流离失所,辛仲甫动员一切力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组织数百条舟船,日夜运送物资,救民于水火。水灾过后,最快的时间,恢复百姓的生产生活,解民于倒悬。

    由于政绩突出,开宝元年(968),被调任四川彭州知州,这里原为后蜀孟昶管辖,大宋刚刚平定未久,人心尚未归附,局势一度十分混乱,原后蜀戍卒将士随时准备发到武装叛乱。

    辛仲甫带领人马出城巡视,发现初春的城壕中苇蒿满地,杂草丛生,即使隐藏个千军万马也难以被发现,通晓兵法的辛仲甫立即命令手下,将这一片杂草通通烧掉。谁曾想,他这一招未雨绸缪,恰恰起到了打草惊蛇的奇效。

    那伙预谋叛乱的士卒,叛乱时间原本定在太祖赵匡胤的生日农历二月十六那天,见知州带人放火烧了掩体,以为自己的阴谋泄露了,计划失败了,纷纷出来投案自首。辛仲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上百名要犯,统统逮捕,当众砍头示众。拆除了这颗隐形的定时炸弹,彭州局势瞬间好转起来,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辛仲甫一心想着百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见彭州树木稀少,夏天的时候,行人无处歇息乘凉,就组织大家一起在路边栽种柳树,两三年时间,街道两边瞬间蓬蓬如盖,绿柳婆娑,老百姓纷纷称赞辛知州,将这些柳树称作“补阙柳”,世代感念辛仲甫的功德。

    为官难吗?你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做点善事、好事,老百姓会记你几辈子,死了还为你立祠,甚至上千年犹为你歌功颂德,杭州的钱塘、白堤、苏堤,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个烽烟四起、危机四伏的彭州,几年时间就被辛仲甫治理得兴旺繁荣。

    辛仲甫经常临危受命,他干脆利落的出色执政手段,深得朝廷信任和百姓的爱戴,也为他赢得了“辛旋风”的官场美誉。

    辛仲甫能干大事。

    ,因此这出使契丹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赵匡胤一生多次出兵北汉,北汉时时以契丹为援,因此宋大辽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对北汉,赵光义也是势在必得的,这次派使臣出使大辽,一是为了彰显大宋的国威,新皇即位,若连个信都不敢给契丹通报一下,未免让人小瞧了;二是缓和矛盾,拉近宋与辽的关系,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边境冲突。

    太平兴国二年(977,起居舍人辛仲甫奉命出使契丹。

    辽景宗耶律贤问辛仲甫道:“闻中朝有党进者,真骁将,如进之比,凡几人?”你们中原王朝的党进,是真正的骁勇之将,你们像党进这样的人有多少?

    党进,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赵匡胤生前最后一次出兵北汉的统帅,赵光义继位后,党进出任忠武军节度使。党进掌管禁军十一年,经常带兵巡视京师街巷,凡看到有蓄养奇禽异兽的,必定命令手下人“取而放之”,同时大骂这些人:“买肉不拿去供养父母,却用来喂养禽兽!”赵光义做晋王时,曾经让亲兵拿着幼鹰从闹市走过,党进看到了马上命令放掉幼鹰,亲兵道:“这是晋王的鹰!”党进于是告诫他道:“你要认真养护。”他的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被百姓传为笑谈。

    党进形貌魁伟,膂力过人,曾多次打败北汉兵,连北汉名将刘继业(杨业)也是他手下败将,对党进,北汉兵闻名丧胆,契丹人也怕他三分。耶律贤认为党进本来是契丹人,中原没有这样的人才。

    辛仲甫豪气冲天,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大宋)名将甚多,如进鹰犬之材,何可胜数!”像党进这样的人,只不过是鹰犬之辈,大宋军队像党进这样的人,哪里数的完呢!辛仲甫这样说,完全是对辽景宗气势上的一种打压,并非是对党进的蔑视。

    耶律贤见话语上沾不到什么便宜,就想强行扣留辛仲甫,把他抓起来。

    辛仲甫义正严词地说道:“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两国交往,以诚信为本,如果违反约定强行留下,仲甫只有一死以报我主。@*~~我经常嘲笑李陵之辈,战败苟且于生而甘愿投降匈奴,这种做法,仲甫是绝对做不来的!

    耶律贤见他堂堂正气,不可夺志,只得命人准备了一份厚礼,送他回国。

    辛仲甫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任务,赵光义感慨道:“若更得人如仲甫数人,朕何患也!”

    出使回来,辛仲甫又以刑部郎中身份升迁为成都知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