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征伐北汉

    第八十二章 征伐北汉 (第2/3页)



    北汉虽弱,却是个硬骨头。北汉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受着来自大宋和契丹的夹板气,一方面疲于应付对契丹的贡品,一方面疲于应付大宋方面的突袭。然而,无论赵匡胤如何对北汉狂轰乱炸,水淹糟蹋,北汉一直顽强地活着。

    经过常年战乱,北汉国库空虚,缺衣少食,如此国力,简直就像冬天树上的孤叶,在凄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随时就可能被冰雪吞噬。

    赵光义不是那种把头伸进泥土里的鸵鸟,读书人的特点是喜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否则,岂不辱没了读书人的名声。处心积虑是赵光义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工作作风。跟谁打?怎么打?派谁打?赢了怎么办?输了怎么办?输的事情,赵光义不作考虑,因为,那不是他的作风,他是属鳄鱼的,盯住了眼睛都不眨,咬住了死都不撒口。

    赵光义总结了以往与北汉作战的战争经验,发现一旦契丹援军出现,大宋就处于被动的局面。攻打北汉,实际上打的是一种一对二的战争,大宋要派出两路大军,一方面军要阻击契丹,与契丹骑兵开战,只能赢不能输;另一方面军负责攻打太原,要抓紧时间,在契丹援军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这场仗就好打了。赵光义制定了细致明确的作战策略,就开始调兵遣将。大宋一共派出三路大军,出征北汉。

    第一路大军以宣徽南院使潘美(评书中的潘仁美)为主将,负责攻打太原;

    第二路大军以云州观察使郭进为主将,负责阻击契丹;

    第三路大军,也是主力大军,由赵光义亲自带领,清理北汉其他的军事势力,同时牵制、预防契丹援军西援或南下。

    兵贵神速,当契丹使者还在回国的路上,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大宋军队已经杀进了北汉的国境。

    先锋部队郭进,率军疾进,快速抵达太原城东北方一百二十余里的石岭关。石岭关是并、代、云、朔四州要冲之地,是契丹援助北汉的必经之地。赵光义命令郭进要牢牢守住此地,阻击契丹援军,彻底断绝北汉的外援,为大军攻取太原争取时间。

    赵光义命令统帅潘美,从全国各地征发的兵将,全面合围太原城。

    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攻太原城东面;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攻太原城南面;蔡州团练使曹翰攻太原城西面;彰信节度使刘遇攻太原城北面。

    赵光义命西上阁门使田仁朗与阁门祗候刘绪,检阅太原城四面壕寨及攻城器具;命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东、西路转运事;命行在转运使刘保勋兼北面转运使事,做好一切后勤保障。

    一句话,赵光义是举全国之力,对北汉进行围攻,发誓铲平北汉。

    刘遇地位高,是节度使,曹翰只是观察使,按约定俗成的顺序排序,东南西北排下来,应该是彰信节度使刘遇攻打西面。

    北汉主宫城就在西面,北汉的重兵全集中在这儿了,此处士兵强悍,城池险固,曹翰久攻不下,虽然曹翰打仗勇猛,面对如此强悍的劲敌,攻城兵将伤亡惨重,这等于是把曹翰直接放在火上烤。曹翰最讨厌的就是敌人的凶猛抵抗,不然当年他也不会在江州屠城了。曹翰认为是这种明显不合理的任务分配,才导致他受到如此大的牺牲。

    于是,曹翰提出要与刘遇互换一下攻城的位置。

    曹翰道:“我官小职微,应该攻打北面薄弱的环节。”

    刘遇自然不肯,得到了好处不可能再吐出来。曹翰坚决要换,刘遇坚决不同意,两人争执不下,诸将也起了争端。

    赵光义听闻此事。立即下了一道谕旨,鼓励曹翰道:“卿智勇无双,西北面非卿不能当也!”

    话说到这份上,曹翰也只得听从诏命,见好就收,该干嘛干嘛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初七,赵光义任命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沈伦为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枢密承旨陈从信为副。大宋皇帝出征、巡幸,都会在京师设置大内都部署,负责掌管京城治安和弹压之事。

    二月,赵光义御驾亲征,侄子赵德昭随驾出征。大军从帝都开封出发,直奔镇州(治所在真定,今河北正定)。

    二十九日,赵光义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观鱼于河”,在黄河边观赏黄河大鲤鱼。@*~~近侍突然来报,说有一个穿绿衣服的地方小官跪在路边。

    ,高呼万岁,要献“封事”,请求见驾。绿衣在当时是县主簿的服饰颜色,属于从八品,想见皇帝,他还不够资格。大军出征之时,有人吵着要见驾,说不定事关军国大事,赵光义答应,让他来见。

    很快,绿袍小吏被带至驾前,此人三步并做两步,见到赵光义,立即跪倒山呼万岁!.br>

    宋太宗道:“你叫什么名字?见朕有何要事!”

    主簿高高举起手中的小板板,回道:“这是臣的手板,圣上一看便知。”手板也叫笏板,只有当官的才有,是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的工具,相当现在的笔记本。

    近侍将手板接过去,检查了一下,没发现什么猫腻,方才转交给赵光义。

    赵光义接过手板一看,见上面写着:“临河县主簿宋捷”,顿时龙颜大悦。人们做事情,都喜欢讨个好兆头,“宋捷”这名字起得好啊,这分明预示着大宋此次出兵,必将捷报频传,大获全胜。

    赵光义十分高兴,立即下令,将主簿“宋捷”立即官升三级,封作监丞,官职是从六品,随军出征。

    从小县城直接调到中央,成为皇帝身边的人。好家伙,“宋捷”这个马屁拍的,连皇上都被搞晕了。

    赵光义兴奋地说道:“我大宋此次出兵必胜!”

    顿时,三军群情激荡,齐呼:“必胜!必胜!必胜!”雷鸣般的口号,响彻云霄。

    三月初一,赵光义到达镇州,大军在此驻扎。

    三月初八,赵光义突然接到前方的战报,郭进攻破了北汉的西龙门寨,生擒一千多俘虏。郭进一个没杀,全部送到皇上的中军行营。开门大吉,宋军士气大震。

    ◆白马山之战

    郭进在石岭关与引进使、汾州防御使田钦祚汇合。田钦祚曾因“三千打六万”,而扬名边塞。

    经过地形勘察发现,石岭关向东约一百四十华里,胡汉交界处的白马山(今山西盂县境内最高的一座山)一带,地势险峻,向北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滹沱河,是胡汉之间的界河。

    郭、田二人商议,分工御敌,由郭进率军作为第一战队,主动迎敌,在白马山拦截契丹,歼敌于国门之外;田钦祚坚守石岭关,作为第二道屏障。

    契丹这边,辽景宗耶律贤收到北汉的求援信,立即派南院宰相耶律沙为主帅,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四儿子冀王耶律敌烈为兵马监军,枢密副使耶律抹只为副将,率军从“间道进至白马山”。

    北汉是契丹的南面防线,是阻止宋军北伐的第一道防线,有北汉在,大宋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于契丹来说,北汉绝对不容有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