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

    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 (第3/3页)

予以制止,只是潘美不敢得罪监军,没有坚持己见,也跟着王侁提前撤离。作为北伐西路军的统帅,潘美对于王侁提出的作战方案不置可否,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默认了,是应该负一定责任的。

    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受到降职处分,监军王侁、监军刘文裕皆被撤职发配。@·无错首发~~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潘美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不过很快就改任检校太师,真定知府,又擢升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与宰相平级。至死为国开疆守土。

    杨业死,潘美也驾鹤西去。

    潘美处功高震主之地而能谨慎,宜守保令名以终也。潘美一生为大宋,南征北战,恪尽职守,是大宋朝真正的大忠臣。杨业从归降。

    到战死,为大宋效力了七年时间。潘美一生战功赫赫,彪炳史册,非杨业所能及也。

    明太祖朱元璋,曾评价道:“如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

    潘美有六子(含义子潘惟吉)三女。

    长子潘惟德,官至宫苑使;次子潘惟固,官拜西上阁门使;三子潘惟正,官拜西京作坊使;四子潘惟清,官拜崇仪使潘惟熙,娶秦王赵德芳之女,官拜平州刺史;义子潘惟吉,累迁为天雄军驻泊都监。儿子当中没有叫什么“潘龙、潘虎、潘豹”的一群野兽。

    三个女儿,长女嫁给大理寺评事张昭允;小女儿封冯翊郡夫人,嫁给曹彬之子曹玮。

    最受非议就是二女儿潘氏,十六岁时,太宗赵光义将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封为莒国夫人,六年后,潘氏逝世,年仅二十二岁,未留下子女。宋真宗赵恒即位,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宋仁宗改谥为章怀皇后。

    潘美去世时,赵恒还是襄王赵元侃。章怀皇后比他爹潘美还早死两年多,一辈子也没机会兴风作浪,残害忠良。倒是被“忠良”害得名誉扫地,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历史上的潘美跟杨业,真实的对比如下:

    一位是开国元勋,一位是降宋的贰臣;

    一位是官居宰相(同平章事)、节度使的正二品大员,一位是官居观察史、刺史的四品官员;

    一位爵位是代国公、韩国公,一位无爵位;

    一位是服务大宋三十一年的两朝老臣,一位是服务大宋七年的降宋新人;

    一位是上级领导,一位是下级军官;

    一位多次独立指挥大型战役,一位没有指挥过大型战役的经历;

    一位是灭南汉、平南唐、灭北汉,镇守边关,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忠臣良将,一位是雁门之战,以少胜多的英雄;

    纵观太宗一朝,英勇和功勋超过杨业的大有人在,比如李继隆、李继宣、田重进、尹继伦、米信、荆嗣等。

    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都指挥使荆嗣,一生经一余战,未尝败北,也可以甩杨业几条街。

    后世编书的、评书演义,为了寻求刺激好看,故意拔高杨家,狂褒杨继业之忠,故意贬低潘仁美,无所不用其极。让一代忠臣良将潘美身后狂遭无端之毁,躺着中枪,甚至导致潘、杨两家世代不通婚的后果,这未免玩大了。

    若非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编书的不可能这么恨姓潘的。极端地歪曲历史,抹杀忠良,狂扁开国功臣,为一位贰臣歌功颂德,愚弄了百姓,赚饱了私囊,此种行径,非君子所为也!

    故事不是历史,不等于史实;故事里的事,只能是故事,切莫当真。

    评书《杨家将》中,潘仁美是一个处处与杨家将作对的大女干臣,此人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一肚子坏水,处处给杨家使绊子。 _o_m 为了除掉杨家将,不惜里通外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硬逼着杨继业出战,结果导致杨继业枉死。

    评书演义、戏曲当中,杨家一门忠心报国,为大宋江山抛头颅,洒热血。金沙滩之战、七郎八虎闯幽州、七子去六子回、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故事纯属虚构。

    大宋朝不乏忠臣良将,宋太宗、宋真宗也没有无能到让一群老寡妇去战场,保家卫国。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竟然全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评书《杨家将》,虚构了一场史上最精彩、最凄惨、最壮烈的金沙滩之战:大郎替了太宗赵光义死,二郎替了八贤王赵德芳,三郎被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番邦出家当了和尚,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高杆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

    听了《杨家将》的故事,若能激发起尽忠报国之心,珍惜当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众。

    生的福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建功立业,则杨业幸甚,潘美幸甚!

    ◆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淳化二年(991)十一月,李继迁策反李继捧,二人合谋,同归大辽。朝中大臣开始埋怨赵普,将一切过错归咎于他的“委继捧以边事”策略的失误。@*~~其实自两年前,赵普的身体就已经出现状况,无法正常上朝。

    端拱二年(989),太宗下诏,赵普不必早起上朝,让他每天只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能召见问对即可。入冬后,赵普病倒,太宗多次到赵普家中探望,赏赐甚厚。

    赵普一再上表请求致仕,太宗不得已而“勉从之”。淳化元年(990)正月,正式罢去赵普宰相之位,命他出任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保、中书令。

    赵普又三次上表,恳求辞让新授官职,太宗亲书手诏:“开国旧勋,惟卿一人,不同他等,无至固让,俟首涂有日,当就第与卿为别。”开国旧勋当中,只剩你一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

    赵普捧诏涕泣,不顾病体请求见君面谈。多涉及国家大事,太宗嘉纳其言。

    因力疾请对,赐坐移晷,颇言及国家事,上嘉纳之。普将发,车驾幸其第。赵普出发上任时,太宗又来到他的府上探望。

    淳化三年(992)春,赵普又以年老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再度请求致政。太宗遣使前来抚慰。赵普“凡三上表乞骸骨”,太宗加授其太师,封魏国公,赐给宰相俸禄,让他在家中养病。

    太宗派遣赵普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持诏书赐给赵普,又专门派特使赐给赵普诏书道:“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委以居守的重任,怕打扰老臣,我把你当老师看待,特下表尊重贤臣,待你病愈,就来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不负朕眷念之意。”

    七月十八日,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宫祈祷,神仙降语道:“赵普,宋朝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甄潜回来后,赵普勉强支撑病体,冠带整齐,到中庭受听神言,涕泗感咽,当晚,赵普于洛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太宗听闻讣讯,非常悲痛,谓近臣道:“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太宗痛哭涕泣,左右大臣深为感动。

    废,为赵普出次发哀。下诏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号为“忠献”。太宗撰神道碑,亲墨八分书以赐之。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之职,护送丧事,赐绢匹,米面石。

    下葬那天,官府设卤簿鼓吹仪式。淳化四年(993)二月,葬于洛阳邙山。咸平年间,追封韩王,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的长子赵承宗,早于赵普一年去世,曾任右羽林卫大将军及知潭、郓二州。次子赵承煦,官至成州团练使,。

    两个女儿都已成年,赵普的妻子和氏表示希望当她们出家为尼,太宗再三劝谕,终不能夺其志,“赐长女名志愿,号智果大师;次女名志英,号智圆大师。”

    自古受命之君,必有硕大光明之臣,以左右大业。赵普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辅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藩镇之权,僭伪之国,拨乱世反之正。独相十年,天下廓廓,日以无事。至太宗,宠遇愈隆。

    太祖赵匡胤评价他“识洞化原,才优王佐”;太宗赵光义评价他“建邦元辅,命世伟才”;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道:“宋初功臣,不止一普,而普之功为最大。”

    赵普一生三次为相,位极人臣,他的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让儒家经典从此火爆天下,影响深远。“其后,遂。

    有濂洛诸儒之盛,是所谓青出于蓝也,所贻者远矣。”

    千载起兴王之运,廿年居调鼎之司。立宋三百年之安,真社稷之伟丈夫。

    国失良臣,山河含悲。 @ 赵普谢世没几个月,又有一件能让太宗哭瞎双眼的打击猝然降临。

    大宋最优秀的准太子,太宗最钟爱的皇子,皇位继承人,年仅二十七岁的许王赵元僖,突然毫无征兆地暴毙家中。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已经步入老年的赵光义情何以堪。流水纵把相思寄,芬芳过后总是空。太宗的天,顿时塌了一半。

    元僖之死,又将引出一桩千古迷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