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烽火狼烟

    第一百零八章 烽火狼烟 (第2/3页)

州、邛州,建七座营寨拦截蜀兵。淳(994)九月,收复雅州,斩敌六十余人,起义军将领何承禄率众撤到云南。

    太宗任命曹克明暂代邛州驻泊巡检。

    ◆争夺剑门

    王继恩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可是一个服侍过后周世宗柴荣、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三位帝王的辣手太监。天天跟权倾天下的皇帝混在一起,眼光和格局也非一般人可比。

    斧声烛影之后,老练狡诈的王继恩公然违背宋皇后的旨意,不去宣召赵德芳而是去通知赵光义进宫即位,因此得到重用,先后在河北诸地执掌兵权。

    论带兵打仗,王继恩不只是纸上谈兵。此次,王继恩被委以重任,担任剑南、两川招安使。作为统帅,率大宋禁军入蜀镇压李顺起义,说明太宗看好王继恩的军事才能。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入蜀前,太宗授意王继恩全权处理军务,非十恶正脏外,都可便宜从事;采取“招抚”政策,告知变民,宣布惩治首犯,协从者凡能归顺,皆可赦免其罪。

    王继恩以雷有终、裴庄并为峡路随***运使,采用当年太祖朝宋军入后蜀的策略,分兵两路。一路以马步军都军头王杲统领,抢占秦岭山脉的剑门栈道;一路以祟仪使尹元、随***运使雷有终统领,沿长江水陆并进,攻夔门,从北面、东面向大蜀军发动进攻。

    剑门关峥嵘而崔嵬,是入蜀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把断剑门烧栈阁,蜀中别是一洞天。剑门关是出蜀入蜀的第一通道,谁能掌控剑门,主动权就在谁的手中。剑门关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大宋朝廷跟义军争夺的第一战场。

    大蜀王李顺当然知道剑门关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先打剑门,还是先打梓州,起义军高层产生了极大的意见分歧。

    枢密使吴文赏、武将马太保等人,主张把剑门放一放,先集中力量拿下梓州,因为梓州毕竞离成都不远,不解决它,直接威胁着“大蜀”政权。

    胜负未分,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先打下梓州,然后再合力攻取剑门,这是大蜀高层作出的最终决策。

    不过,大蜀王李顺对剑门还是放不下,决定派部下大将杨广率领数万兵马去打剑门,阻滞拖延宋军主力进入蜀地作战的节奏,为攻打梓州争取更多的时间,李顺自己与相里贵率二十万兵马去打梓州。

    驻守剑门的宋军守将是上官正。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科举出身,曾多次主持审理冤狱,升迁为供奉官、阁门衹侯、天雄监军。后擢升作坊副使、剑门都监。

    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曾指派一支义军攻打剑门。剑门守军仅数百人,还都是些年老体弱的兵卒,上官正亲自挥剑上阵,鼓舞士气,死守剑门,打退义军多次进攻。

    成都监军宿翰得知剑门危急,率领手下火速前来支援。义军受到前后夹击,损失数千人马,仓皇退走,剑门之危机遂解。

    太宗大为赞许,赐上官正与宿翰二人袭衣、金腰带,提拔上官正为六宅使、剑州刺史,宿翰为崇仪

    使、兼任昭州刺史。

    数月后,上官正染疾,回京治病,疾愈后,入朝见驾。太宗嘘寒问暖,“劳问久之”,再次派遣他回到剑门任所,赐以金丹、良药、衣带、白金千两、马三匹,同时授以防御方略,令他招抚残孽。

    成都被李顺攻克后,宿翰带着残兵败将,也退到了剑门。于是,两股宋军合兵一处,坚守剑门,这一出川入蜀的第一险关。

    剑门关易守难攻,宋军占据着险峻有利的地形,义军缺乏山地攻坚战的经验,杨广率军几经激战,虽然付出惨重代价,依然是久攻不下。杨广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迅速占领了剑门附近的山寨关隘、州县,等待时机,再战剑门。

    淳(994)二月,王继恩领旨入川平叛。

    剑门这么重要的一道战略要地,并没有引起李顺的足够重视,只是派杨广随意征战了事,他自己却带着主力去打无关紧要的梓州。

    这是一个致命的战略性错误,王继恩率领的征剿大军那可是大宋禁军,禁军都是从全国各地优中选优,选出来的最能打的士兵,凭借着临时拼凑起来的数万农民,虽然号称“应运雄军”,要想对抗大宋禁军,显然是力不从心。守住剑门,就守住了大蜀政权,失去剑门,数十万义军的性命将岌岌可危,李顺的部署从一开始就错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战争的胜败,往往就从一个不经意的小疏漏,被无情地撕成一道大口子,一溃不可收拾。

    太宗非常担忧入蜀的栈道,四月,上官正率领一支孤军,与义军力战,北上打通剑门栈道。王继恩的征剿大军长驱而入,顺利通过天险剑门关。

    宋军再次兵分两路,王继恩亲率主力大军,由石普、马知节为前锋,进攻川北重镇剑州(今剑阁),另一路由曹习统领为偏师,自葭萌(今广元)出发,南攻阆州(今阆中市)。

    由剑门关至剑州,一路都是上坡路,易守难攻。王继恩不想在正面和起义军死拼硬打,而是采用迂回战术,率兵绕道小剑门,从西路进行旁攻,占领研口寨,杀死大蜀义余众。

    接着向东,攻下汉源坡、青强岭,控制了南下剑州的道路。宋军主力居高临下,猛攻剑州,义军在杨广的指挥下全力防守,终因力量悬殊太大,剑州就这样被王继恩攻克。

    随后,宋军又在剑州城南四十里的柳池驿,攻破起义军防守,斩杀六百余众。杨广率残部败走绵州(今绵阳市),义军被杀或溺水而死者,不可胜数。

    四月十八日,王继恩率主力大军马不停蹄,进入绵州境内。地主王华组织武装千余人对绵州发动突然袭击,义军再次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在川北战场,义军俨然就像一架老水车,吱吱呀呀,晃晃悠悠,稍微遭到碰撞,就散架了。短兵相接,血染疆场,数万巴蜀子弟,为了心中的“均贫富”梦想,倒在了自己深爱的这片热土。

    四月十九日,王继恩攻占绵州,俘虏义军三七人,统统将其“凌迟处死”。杨广决定率领余部退往梓州,与相里贵合兵,攻打梓州。

    另一路由曹习统领的宋军,也战果斐然,顺利攻下阆州。一万多起义军将士节节抵抗,撤到老溪,筑成水陆两寨,依险据守。

    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三千将士战死沙场,余众全部投江,没有一个向宋军投降的。

    不久,巴州(今巴中)也被巡检使胡正违攻占起义军守军全都壮烈牺牲。

    至此剑门关及其周边州县全被宋军收复,而此时,李顺还在梓州鏖战,围城围了八十多天,也没攻下梓州城。

    ◆梓州保卫战

    梓州知州、右谏议大夫张雍,乃是一代大儒,学。这人不但学问高,安邦定国,行军打仗也都是一把好手。

    张雍,字子雍,德州安德县(今山东德州德城区)人,毛诗学专家。开宝六年进

    士及第,任职东关尉。又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后又迁秘书丞,充任推官。端拱初(988),出任西川转运使,知梓州。

    得知青城王小波、李顺起义后,张雍开始训练士卒,得城中兵三千余人,又招募一千多强勇守城。

    对手下大小官吏,张雍都一一做了指派,令推官陈世卿负责制造武器;掌书记施谓、榷盐院判官谢涛砍伐山木为旗杆。

    张雍又组织梓州百姓,沿城挖了条一丈多深的护城河;销熔铜钟铸造箭头;将布搓成绳索,做好充分的防守准备。一切安排妥当,又派推官盛梁到京师请求朝廷增派援兵。

    李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派遣相里贵领军二十万围攻梓州。

    张雍与监军卢斌登上城墙眺望,见起义军派出的士兵,皆老弱疲惫,又身无铠甲,卢斌顿时有些轻敌,笑着请求开北门出击。

    张雍道:“不可,贼人也许是用老弱之兵,使诈引诱我们,暗地里设下埋伏,等我们上圈套。城中官民人员混杂,万一被敌人里应外合,堕敌之女干计,此非良策也。”话音未落,果然有士兵伏在敌楼上长啸,与敌人应和,张雍急命斩杀示众。

    里应外合是大蜀义军攻城略地惯用的手段,不过这一招在张雍这里,太老套了,完全不能奏效。

    杨广在剑门与宋军交锋,屡吃败仗,大蜀王李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