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听调不听宣

    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听调不听宣 (第1/3页)

    也难为景洵了。

    对于这种背叛自己种族的人,想要在另外一个环境下出人头地,并维持自己的地位,真的不是一般的不容易。

    就景洵这为取悦大夏皇帝,所耗费的脑筋,就凭他能做出突火枪的样品来,在赵曦手下都未必混不上一个好位置。

    卿本牛人,奈何做贼!

    或许是被爆竹震晕脑袋了,也或许是被景洵这猴戏带偏了,也有可能是景洵真的打消了李谅诈对火器传闻的恐惧……关键是,整个大夏朝廷,一致有来一次大战的决心。

    那就打呗!

    这一次,基本上能组织将近二十万的骑兵,就是李谅诈也确定了要打一战的决心。

    有一点赵曦想对了。对于吴宗的侮辱,并不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死人,死去的各家武士,以及薛向操作的粮食和羊毛交易,才是促成战争的主要原因。

    西夏人,比大宋更讲究实际和利益,对于这些有的没的的虚活,是根据需要而定。

    于是,这时候,这算是双方为来一次大战,达成了共识。

    兴庆府这般密集的骑兵进城,又有各家勋贵的头领出现,自然瞒不过皇城司探知的眼。

    而如此大规模的骑兵进攻,能选择的战场也自然不言而明了。

    ……

    “大朗,今日西贼到现在还没攻寨……”

    按说在军伍中,都应该按照军阶或者职务称呼的,但在麟府二州例外。

    形式上,麟府二州确实也是国朝的郡府,但偏偏主官一直是世袭的。

    从开朝时,太祖就给了折家这样的待遇,听宣不听调。也就是说,折家在麟府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国朝没有家将和部曲的说法,可在麟府二州,所有的军卒,好像只认折家人。

    折可柔的长随,即便是在军中,也这样称呼他就不奇怪了。

    折可柔属于折家的第八代老大,在家里一直是被叫作大朗的。

    “家父曾结合二弟书信分析过,这次西贼肯定会全线骚扰,但最终攻击的点,不是秦州就是延州。”

    “咱们麟府就是敲敲边鼓,做不了主攻,也就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