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视察矿区!

    第六百八十五章视察矿区! (第2/3页)

当人看,往死里用。

    但包头的矿区是朝廷下辖的,类似于“国企”,朝廷是要脸的,不能真的把人往死里用。

    最起码明面上是不行的,至于说实际上究竟如何,就要看朝廷的监管力度了。

    其实,如果只看明面上的制度,就会发现,现在矿区的各种矿工福利都是非常到位的。

    但实际上执行的怎么样,矿区的相关官员肯定不会说,刘易也只能是让人去查才能知道结果。

    负责人继续开口说道。

    “陛下,我包头矿区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相关体系完备,产量一直都在节节攀升。”

    “每年煤炭产量超过七十万吨,能够练出炼钢所用的焦炭也超过二十万吨。”

    “还有就是铁矿石产量,达到了每年四十万吨的产量,钢厂方面,生铁每年能产出十万吨。”

    “钢材每年能产出七万吨!”

    “现在钢厂已经开始大规模投产制造蒸汽火车所用铁轨,以及各种五金制品,军用钢材等……”

    “不论整个包头,光是矿区,每年就能给朝廷提供财政税收七百万块银元……”

    刘易听着负责人所讲,点头表示认同。

    包头是大汉在草原上建设的重点,汉化草原的关键,大汉在包头,在矿区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再加上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人力畜力等条件,包头的发展是很迅速的。

    甚至可以说,包头是大汉目前为止,在草原上唯一的一处正收益,而不是在往里贴钱的地方。

    草原上其他地方虽然也有税收财政收入,但由于大汉在草原上大规模的修建基础设施。

    以及给大量基层官员发放俸禄,小冰河时期天灾频繁,朝廷还要在受灾时开展赈灾活动,鼓励牧民汉民开荒,修建汉语学校等花费。

    从总体上看,其实草原上绝大部分的地方,财政上是入不敷出的,需要朝廷提供高额财政贴补,才能运转。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是大汉开发草原的初期,自然要往里边砸钱。

    等草原开发的差不多了,各种矿产业,畜牧业,农业等产业相继成型。

    相信大汉在草原上的财政税收,就能支持草原的开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