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军库

    第175章 军库 (第1/3页)

    做滚子轴承有许多隐蔽难点。

    有些徐光明想到了,少部分还得靠陆舟提点出来。

    就比如这滚珠。

    陆舟有高碳钢,甚至能签到出来,削铁如泥的纯碳钢。

    要是做手工的切削机床,制造滚珠,这样或许可以。

    但要做到丝毫不差,这样是个繁琐的过程。

    好在陆舟有相对简便的方法。

    滚珠有难点,也有好处。

    这段时间,跟徐光明等人提点的轴承有好几种。

    其中一个做出来了,其他的类型可以多向发展。

    “去制造圆珠的地方瞧瞧吧。”

    陆舟带着徐光明离开。

    两人来到已经改造成兵工厂的铁匠埔。

    其实古代制作圆珠有很多方式,最简单就是利用有凹槽的钳子。

    对精度要求高的时候,还会用切段的钢料,烧融到范快上,合力挤压成球形。

    这样的挤压方式,势必有边角毛刺。

    当然,接下来的步骤,从圆珠筛子到砂磨圆盘都有,这些凭条件做出来简单。

    甚至都不用陆舟说,就能有人想到。

    可就是在最后一步上,陆舟有些不太满意。

    徐光明这时候把两个砂磨圆盘合在一起,中间夹着圆珠。

    往常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打磨毛刺跟边角。

    “主公,要是这样靠工匠手工打磨,大批量制造,难免有尺度不同。

    就算有其他方式,瑕疵再所难免。”

    徐光明说道。

    “的确,所以我们得让受力更均匀些,这砂盘的合力,不一定只能靠手力劲。”

    陆舟说着,让人拿来了两个弹簧。

    两个砂盘中间开孔,由一个柱子合在了一起,底部是可以手摇式的机台。

    传动装置这个概念普及后,兵工厂内现在就有许多这种带齿轮的把手。

    可实际上,哪怕有提前准备,整一个过程,也耗去不少时间。

    陆舟吩咐了工匠加班制作。

    到了第二天,再带徐光明过来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机座的雏形。

    上边的砂盘,两侧开了槽子。

    陆舟将弹簧挂在上方砂盘的两侧,底部勾在机台上。

    这是一个简单的磨球机。

    “底部的砂盘已经固定连通手把。

    粗糙的滚珠放进去打磨,可以模仿在轴承里运动。

    也能做到每个珠子受力均匀。

    但若是有大小不一,很快又会造成内部运动不稳定,珠子会跳出来.....”

    陆舟分析道。

    徐光明思考了良久,自己试了几次,果然是跟陆舟说的差不了多少。

    弹簧的规格还可以换。

    随着压力增大跟转速加快,滚珠若是有大小不一的现象,就更为明显。

    “陆师果然是颖悟绝伦!”

    徐光明长鞠一躬。

    老张头也在一旁乐呵呵的笑着。

    陆舟罢了罢手,这只不过是生产中的一个小插曲。

    ......

    接下来的几天,陆舟经常会抽空过来。

    直到第三天上午,初代滚动轴承已经做好了,放手上一转,能连续的滚动数圈。

    “主公,这个轴承,可比木制的不知好了多少......”

    徐光明颤颤巍巍的说道。

    “这还不够,只转了五六圈,看来是钢圈内部太粗糙了。

    接下来的钢圈内部还得再打磨、抛光,造出来后适量上些油脂,就大概没问题。”

    陆舟说着,心中也十分期待。

    轴承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以后的运输工具可以更近一步,战车可以出现在更恶劣的地形。

    就连机床加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