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线膛和尼米弹

    第182章 线膛和尼米弹 (第2/3页)

速和射击效率极其低下。

    所以在许多电视剧里,也可以见到士兵在装填时,通过一条木棍,敲击推弹杆方便装填的情景。

    这个巨大的不便,困扰欧洲各国长达百余年,直到19世纪,米尼弹的发明才得以解决。

    这种弹药的发明,也几乎推动了热武器战术的改变,对传统的白刃格斗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火炮被退到步兵的后面,成为一种支援性的武器。

    不再是攻击性的武器了。

    同时对骑兵而言,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因为搭配有尼米弹的线膛枪,有效射程能达到400-500米。

    以后火枪兵面对骑兵,在500米射程内就可以发射,不必等到100米的射程之内再开火。

    而更为重要的是,陆舟有足够多的光学玻璃,可以生产出光学瞄准镜。

    线膛枪的精确指向性和长久稳定性,能使远距离狙击成为可能。

    这是陆舟今后面对建奴火炮军和大部骑兵的杀手锏。

    ......

    陆舟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事没事就往研究院里边跑。

    不断指导着徐光明等人研制弹丸。

    而至于所谓的尼米弹,其实原理也很简单。

    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

    同时利用合金或者铅弹的膨胀性,在开火瞬间又会发生挤压。

    因为在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

    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热量产生迫使弹底膨胀。

    同一个瞬间,膨胀的弹丸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

    米尼弹研制出来当天,便也是到了试枪的日子。

    这一次围观的人,除了老张头、张一蛋,还有一干研究院的学生。

    大家围站在这里,由徐光明亲自主持。

    挑选了一位精善的射击兵。

    靶子依旧是放在百步远的地方,只不过已经是由一块木板换成了人身大小的靶子。

    靶子上边还披着一件重甲。

    而现在生产的枪支上,也有了前后两个准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