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挖人

    第304章 挖人 (第1/3页)

    对于司马珂来说,发现棉花,实乃天赐的巧合。司马珂初步估算了一下,此时的棉花,一亩地能产籽棉约百余斤,皮棉约三四十斤,用来做衣服已是不少了。

    中原之地,人口锐减,土地众多,能让百姓有土豆和红薯填饱肚子,将来还能让其穿上轻便保暖的棉衣,对于此时的百姓来说,已经是件极其幸福的事情了。

    但是,目前司马珂最需要的,还是人口。

    以目前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就算将整个中原之地的人口,全部汇集在他的根据地之内,也养得起来。

    司马珂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已经在诸士子的推动之下,落到了实处。

    初时百姓并不相信生儿育女,还会有官府补给,这简直便是天方夜谭。从古至今,只有官府层层盘剥百姓,从未听闻官府还给生孩子的发钱的。当众士子逐户统计完毕,并确认无误之后,真的安排胥吏将钱粮发到众百姓手中,百姓们只觉得如同做梦一般,不敢相信。然而实实在在的将钱粮拿到了手中,众百姓们自然是放开了手脚造人……

    所谓饱暖思**,如今肚子有了着落,又没其他娱乐,就算没有钱粮发,夜里也要卖力干活的。既然干了活,播了种,那时又没避孕措施,自然而然的小人就出来了。

    但是,众百姓造人再积极,人口增长的效果至少也得十几年之后,短期之内是看不到效果的。

    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别的地方挖人。

    中原之地正处于战乱之中,百姓到处逃亡,往往不是死于兵灾,就是死于饥寒。若是能将那些百姓转移到洛阳及荥阳诸郡来。则既可拯救数百万生灵于水火之中,又能将他治下的诸郡发展成乱世中最繁华之地,岂不是一举两得。

    其他远隔千里的地方不好说,临近的豫州东面和南部的诸郡,如陈留、汝南、新蔡、陈郡等地的百姓,一旦迁移过来,这些郡地便成了空郡,则相当于不战而胜。

    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