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下江南前的准备

    第419章 下江南前的准备 (第3/3页)

司马珂知道,他和慕容燕国,迟早有一战。

    鲜卑人多骑兵,动辄数万,要想将其征服,还是骑战为主。他一旦将来与鲜卑人发生战线较长的骑战,马蹄就会受到磨损。鲜卑人战马多,就算是马蹄磨损,也有充裕的马源予以补充。而他的战马资源稀缺,若是不钉上马蹄铁,保护马蹄,恐怕战马就无以为继。

    马蹄铁虽然简单,但是对此时的工艺的挑战还是较大的。首先打制出来合格的马蹄铁已经是难度很大,其次对铁钉的要求也极高。毕竟在这个时期,就算是中原地带,也稀少用到钉子,建房和做家具,更多的是用楔子。

    鲜卑人的工匠技术相对较为落后,要想把这马蹄铁整出来,恐怕也没那么容易。等到他们掌握马蹄铁技术时,恐怕已是慕容燕国覆没之时。所以此时的司马珂,并没有太大的担心。

    …………

    除了马蹄铁,司马珂还在研究另外一样东西。

    慕容燕国此刻正是最强盛的时候,也是人才辈出,猛将如云的时期。尤其是慕容恪和慕容霸,在史上都是战神级的人物。再加上骑兵众多,想要击败容易,想要彻底将其消灭,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决定制造黑火药。

    黑火药的最佳比例,其实他隐隐还记得,就是硫磺10%,木炭15%,硝石75%。

    土制的黑火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人们平常对黑火药威力的理解,只是理论上的当量,例如爆速为TNT炸药的八分之一,但没有什么意义。黑火药爆炸时的实际威力,跟原料纯净度、制备工艺,压紧和密封条件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的原始黑火药爆速很低的,近似于爆竹呲花。

    不说宋朝时发明的黑火药,只是简单的将木炭、硫磺和硝混合,配比五花八门,是一种松散的混合物,很不耐储存和运输,而且易受潮、杂质多,威力小,只适合做烟花。

    就算是明清时期的最佳比例的黑火药,威力也不大。远远比不上西方发明的材料纯度很高的机制颗粒黑火药,这种黑火药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军用火药。

    西式机制火药优点极多,耐储存,运输方便,威力提高了几倍。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才认识到西方颗粒黑火药的威力。在鸦片战争中,清朝军队发现,“逆夷炮无虚发,我炮虽发无准,火药半杂泥沙,轰击不能致远”。鸦片战争时,英军用舰炮轰击,然后刺刀白刃战打垮了守备的清军,攻占了虎门炮台。在虎门炮台,英军缴获了几万斤清军没来得及销毁的黑火药,最后都直接倒海里了。

    英军认为,清军使用的这些黑火药,劣质超出想象,完全不能复用。没有蒸汽压紧、机械制粒和磨光工艺,没有近代工业基础,制造出来的火药,就算按照最佳比例,威力也只是比爆竹强一点。

    这个也是司马珂一直没有制造黑火药的原因,费力不讨好。

    但是对付慕容鲜卑人的骑兵,黑火药或许能出奇效,尤其是那巨大的爆炸声和火光,不但将震慑住鲜卑人的骑兵,对于那些从未见过火药的战马,更是致命性的打击。

    而司马珂要制造黑火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对付慕容恪的铁甲连环马。

    他把这个任务,同样交给了王恬。

    某日,王恬满脸兴奋和震惊的跑了过来,语不成声的说道:“炸了,炸了……”

    司马珂终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是该启程下江南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