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幌子

    第三百二十七章 幌子 (第2/3页)

负责。李贞正摘了串野果来吃,听到雷远询问,他将野果往林间一抛,叹了口气。

    “宣汉县那边,除了一座县城,全都是深山密林,巴、賨各部在其中盘踞多年,根深蒂固。我方的斥候不熟悉地形,更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实在难以深入。前些日子,我让冯乐挑出几个能干的家奴,又在此前抓捕的賨人俘虏里挑选了几个较机灵的,诱以金珠财帛,派他们去宣汉打探……然则只返回了两个。”

    “我记得你上次说,前后派了十个人出去。只回来两个?”

    “正是。此地巴賨各部的情形,与五溪蛮不同。五溪蛮内部划分为无数种落,渠帅之间彼此还攻伐不休。但此地的巴、賨部落,上古时都是正经建过国的,比如宕渠城就是昔日賨国的国都。所以彼辈比较……”李贞想了想:“比较有序一些,对外人的警惕心也更强。”

    雷远点了点头:“那回来的两个,报来什么情况?”

    “他们也只晓得个大概。按照他们的说法,自从朴胡在宕渠城头被杀,汉昌那一片的蛮夷就陷入了混乱,又因为徐晃败退,曹军失势,没人能用强力手段加以压制。目前来看各个部落互相争执,彼此防备。”

    李贞一边组织语言,一边道:“实力最强的,自然还是杜濩、袁约这两人,但他们近来有意迁徙部民到汉中,因而在本地的影响力有所动摇。然后还有朴胡的余部,现在分裂成三四支,另外还有些较小规模的部落。杜濩、袁约两人在宣汉各自保留了三千多丁壮,其余种落大概都在数百人,合计丁壮数目大概两万不到。如果杜濩、袁约煽动得力,还会陆续减少一些。”

    雷远颔首道:“这数量真不少了。宕渠城周边我们能控制的丁壮,也不过两万人。何况彼等还与巴东郡、巴郡等地的蛮夷声息相通,万一有事,群起滋扰,不好对付。这上头,还是得让沙摩柯多费些心。”

    桓帝永兴年间,三巴合计属县十四,户四十六万,口一百八十七万。六十年后,只看宕渠,实际控制的户口已不足昔日三成。其间的战乱、饥荒、疫病,乃至官吏凌迫、豪强压榨,简直叫人难以想象。

    此时一行人顺着哗哗水声,找到条山间甘泉。雷澄欢呼一声,跳进山泉里纵饮,其余扈从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