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风雨前夕

    124 风雨前夕 (第2/3页)

上大量重炮的时候,他们难道还会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如何运用更加精妙的战术,来使这些重炮发挥更大的威力吗?”

    “不,他们不会,他们只会满心沉浸在重炮轰鸣的那种激动人心之中,用最落后的战术来使用这些武器。”

    “这也正是学生最担心的地方。”

    “这段时间以来,学生也听闻过一些底层军官们的战术思想,其中听闻最多的竟是以人海战术为主,企图利用手上的优势装备去碾压对方,难不成他们以为与日军作战,还像是剿匪时那样粗鲁吗?”

    “欧洲大战后期,德军面对壕堑战的僵局,早已摒弃了步兵集团冲击的老掉牙战法,率先发展出精锐突击队穿插、工兵爆破突击等战术,后来又出现了坦克作战,直接打破了这一僵局。”

    “可反观我们的底层军官们的普遍战术思想,与人家相比竟是落后至此,卫国不能不为之心痛、担忧!”

    话说到这里,张治中终于明白周卫国在担心什么了。

    他拍了拍周卫国的肩膀,转身望着远处苍茫的天空,沉声道:“卫国,你担心的又何尝不是我所担心,这也是黄埔军校出现的最大缘由,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从落后迂腐的旧军阀向新军的转换过程,绝非是朝夕就可以完成。所以纵然德械师有太多不足之处,他终究也是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中日首战若是打响,德械师奔赴战场,当仁不让!”

    周卫国道:“老师说的是,但学生另有担忧。”

    “你说。”

    “学生希望,今日的话除去老师之外,再无旁人知晓。”

    “这我自然知道利害。”

    “是”,周卫国舒了口气,一字一顿道:“上海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与中国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丢失的要地,所以双方若是在此开战,一定会鼓足了力气相争,战争的规模也会因此不断扩大,甚至最终抵达双方都不曾预料的局面。”

    “首战爆发,又是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但凡是有血性,有能力的中国军官,只怕都会奔赴这场战役。”

    “若是只着于眼前考虑,这自然是好事,有这些热血报国的军人们在,不管这场战役最终是胜是负,他都将打出我们中华抵御外辱的决心和魄力。”

    “可如果从长远来看,却未必是好事。”

    张治中愣然道:“为何这么说?”

    周卫国道:“学生可以断,中日之战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而绝非短时间内可以结束,这就又进入了学生说过的持久战的观点。”

    “这就好比准备打持久战的双方,第一次的交手,对手到底还有多少暗藏的底牌没有使用,我们尚且一无所知,就把手上最好的王牌给打出去了。”

    “如此一来,这第一战,无论胜败其实都是我们输了。”

    “战斗会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惨烈,精锐尽失,那些战术素养过人的优秀底层军官们纷纷折损在此,可原本他们是可以利用我国广袤无垠的战略纵深,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慢慢拖垮日寇的。”

    “另外,此战若是投入过大,损失过大,一旦战败,中央军怕是立马就会陷入被动,外加上国内派系林立,又有多少心思是使在一处的呢?”

    “到时候中央军力量受损,这些派系难保尾大不掉,届时全国军事力量更加无法整合,后续的对日战略相持,我们怕是会更加的被动。”

    周卫国说的是肺腑之。

    而这番见解对于张治中来说却如当头棒喝。

    或许是周卫国未曾参与全局的谋划,所以旁观者清吧,他的这番后续长远见解,是张治中从来没有考虑过的。

    看着自己陷入沉默的学生,张治中已经顾不得心底的惊骇了。

    他皱着眉头思索着破解之法,却终究是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哪怕一切都会按照卫国你推测的发展,上海不容有失,哪怕精锐尽丧,我们也必须全力以赴,保住上海!并达成最终的战略目的。”

    “是,卫国受教了!”周卫国道。

    离别的时候张治中拍着自己得意学生的肩膀,似乎有千万语,最终却只是化为一句:“卫国,什么都不要多想,好好的训练你的装甲部队,我们的装甲部队若是能在战前形成战斗力,战斗爆发之后,对于我们而将是莫大的助力!”

    “是,卫国定不辜负老师期望!”周卫国信誓旦旦道。

    就这样,张治中带着满心的惆怅离开了。

    周卫国则是重重地松了口气,不管怎样,他终于将心中的想法全部告诉给了张治中,至于国军高层最终会如何谋划,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了。

    继续训练的第二天,上面给战车一连配备的协同步兵营带给了周卫国莫大的惊喜。

    那步兵营营长竟是分别了一年多的好兄弟方胜利。

    见面的时候方胜利也是感慨不已,“卫国,真没想到阔别了一年多,咱们会以这样的方式再见,说真的,太意外,太惊喜了。

    两天前上面传来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