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督察诸军与总督诸军?

    第九十七章:督察诸军与总督诸军? (第2/3页)

心里想着:

    “这杨胡子学问不错,才叫他担任东宫讲官,怎么竟会如此胡乱用典,比得不伦不类?”

    他平时就最讨厌有人把他与清国的和议计划,比做南宋对金的屈辱求和,可这杨廷麟偏偏就硬把南宋的情形拿来做对比!

    “什么话!”崇祯在心里忿然的说着:“赵构偏安江左,而朕虽然百般苦撑,到底还是一统天子!”

    他在心里嘀咕着说道:“唉,对这样的人真没办法!”

    说完,他又轻轻地朝王承恩做个手势,让他再继续的读下去。

    王承恩正在担心皇上会因此动怒,给杨廷麟下旨定罪,看见皇上又叫他继续读下去,稍微松了口气,赶忙清一下喉咙,又读道:

    “乞陛下赫然一怒,明正向者主和之罪,斩佞臣之头悬之国门,以示与东夷势不两立。如此则将士畏法,咸知效忠,无有二心。

    召大小诸臣,咨以方略,俾中外臣工共体皇上有战无和之意,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更望陛下谕卢象升集诸路援师,乘机赴敌,不从中制。此乃今日之急务也…………”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里来回踱步,一字不漏的听着王承恩把杨廷麟的奏疏读完。

    杨廷麟在奏疏之中,还有提了一些关于军事上的具体建议,但他的中心意思还是反对议和,认为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才可以再去考虑议和。

    崇祯皇帝虽是刚愎成性,但也看出杨廷麟的奏疏完全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但他就是讨厌杨廷麟如此攻击杨嗣昌,也讨厌他奏疏中的言辞过于激烈,更讨厌杨廷麟替卢象升做辩解。

    他有些颓然的坐回御座上,把杨廷麟的奏疏接过来,又仔细的看了看,原本打算把它留中处理,但随即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他的祖父神宗皇帝,就常常把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奏疏留中处置,引起朝中诸臣工们的不满,所以在他手中,就极少采用这个办法了。

    他竭力要做一个勤于治国的“圣明之主”。

    但是他对杨廷麟的奏疏仍是很不支持,提起朱笔就批了几个字:“知道了,钦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