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杨家楼

    第四十八章:杨家楼 (第2/3页)

能,胜过十个、百个张广达啦!今天听了大帅教诲,方觉我大军弃守偃师,便是为得不受制于人,使贼寇不知我之所求,而我却可随时出击,打着贼寇意想不到之处,这便是我制敌之策!”

    张国栋也道:“还有大帅所言的‘以走制敌’,想那流寇自崇祯初年起事以来,不正是按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的意思,流窜于数省之间。

    我国朝大军屡次将之击败,然每每皆能复起,此即为不固守一地之妙处,虽败而不亡,只要其核心主力仍在,便可在旦夕之间复聚起一支乱军。”

    张诚看着堂下诸人,心中大慰,对于大家的成长,他最为乐于见到的,同时他也知道今日自己讲得有一点多,正好现在结束。

    他开口道:“现在大家知道本帅为什么不固守偃师了吧!”

    王元景笑着道:“大帅深谋远虑,岂是我等之所及,依学生看来,不留兵马驻守偃师,必定另有一层深意。”

    魏知策、张广达、张国栋等人听了他的话,都是一脸急切的望着张诚,希望他能为大家解惑。

    谷可张诚却只是微微笑了一笑,很轻松的说道:“这两日就叫儿郎们好生休息,十六日大军开拔。”

    “喏!”

    …………

    十二月十四日,北风呼啸,大地上白茫茫一片,雪花仍在稀稀落落的飘下,尽管已下了好几个时辰,却也只是给冰封的大地铺上薄薄的一层银霜。

    偃师城北面的邙山上也是一片银装素裹,偶有些孤石、岩壁和枯木裸露在外,使那一片银白之中更增艳丽。

    杨家楼位于邙山西麓,其东距偃师三十五里,西距孟津三十里,南距洛阳五十里,北与孟县隔黄河相望,仅有四十里距离。

    数十骑策马奔来,马蹄踏地溅起的残雪和着泥土在马队身后翻飞,苍白的大地上立时便留下一道他们践踏过的泥泞和混杂印迹。

    杨家楼寨子中当家主事之人叫杨世斌,今年三十三岁,他还是一位举人,可惜却不喜仕途,未曾再继续科举,而是在家操持家业。

    这些年流寇乱起,杨家作为当地的乡绅富家,早早便在这杨家楼祖居之地依山势修建起坚厚的寨墙,囤积了大量的粮谷,以备家族中人避难躲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