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张诚是什么人?

    第一百二十四章:张诚是什么人? (第2/3页)

,积威之下,祖大寿只需看他一眼,祖大弼就习惯性的闭了嘴。

    祖大寿在心下暗自摇头,自己的这个兄弟勇则勇而,就是方略大局上差了太多。

    他饶有耐心的说道:“月初那场大战,你也曾亲历,鞑子之凶猛,就算我祖家麾下家丁,也不过如此而已。

    那次,你我奋战,连破鞑子两道壕沟,却终在第三道壕沟上裹足不前,使得锦州解围之机不再,殊为憾事。

    而松山那边消息,你也知道,虽来援的宣府杨总兵捐躯,许多大将兵马损伤严重,李辅明等更是人马折损过半。

    可也杀死杀伤鞑子过万人马,更是阵前斩杀两员鞑子固山额真,夺取锦南多处山岭险地,逼得虏酋洪太征发举国丁壮前来,其也亲至前线指挥。

    你看那黄龙大伞,怎还不明白虏酋之意,若在取锦,何待今日,其意明显在我援辽大军。”

    “据长伯传来讯息,宣镇有个唤作张诚的副将,麾下兵马颇为精强,更是有望接替杨总兵出镇宣府,其对于虏酋心思就看得极为透彻。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我辈不服老,也是不行啦!”

    祖大弼怒声道:“我才不管他人才不人才的,反正在辽东这地方,还得咱祖家说了才算。不过,鞑子如此急轰猛打,这万一要是破了城,可就糟了。”

    祖大寿沉默良久,最终也叹了口气,道:“是啊,如此狠攻,城墙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锦州被围年余,距离前次吴三桂冒死运粮,也有数月之久。

    现在城内的守军都已经非常疲惫,虽然城内粮草还算充裕,但柴薪却是不足,虽还能勉强烧火吃饭,但若是被围时日再久,可就成问题了,怕会影响了军心士气。

    他忽然问道:“锦州这边的战情,可有送到松山堡洪督行辕那边吗?”

    一个亲将忙上前答道:“送到了。信使来回都很顺利,沿途并没有多少鞑贼探子捉生军的拦截,昨日晚间他们分为多股,趁夜出城,当晚,就到达洪督行辕所在。”

    祖大寿面无表情的望着锦州城外,淡淡说道:“那是鞑子故意的!”

    他又问:“洪督怎么说?”

    那亲将回道:“各位总兵对战守之策,争议不下,洪督也难以决断,援兵前来锦州,不知要等到何时。”

    他咬了咬牙,突然恨恨的说道:“吴爷力主救援,其意最坚。可那新任的宣府总兵却反复言说,此为鞑贼逼我进兵之计,欲图围点打援,坚决反对立即进兵,非要与奴久持,寻隙再进。

    现在松山的几个总兵,王朴、陈九皋、李辅明等都站在他那边,甚至连总监军张若麒,都倾向于他那边。

    吴爷人单力孤,兵马薄弱,不敢孤军前来,刘肇基又被派去高桥,左光先也留在了杏山,马科摇摆不定,而那唐通、白广恩等人更是怕死……

    这张诚他到底想要干什么,难道说立了些许微功,占了宣府总兵的位置,就可以坐视我锦州危亡于不顾了吗?”

    “就是…就是……”

    这亲将的言语一出,高塔上周围各将立时便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话语之中对张诚颇有些怨恨之意。

    他们都已知晓,张诚在初到辽东时,便力阻大军急进松山前线,每每言说什么当持重为上,不可轻敌冒进,锦州城内困守的各将还未曾说些什么。

    毕竟,以战车结阵缓进,以逼迫清军,不言轻战之策,这可是当时祖大寿与洪承畴所定下的援锦方略。

    当时清兵势大,他们当然也看得出来,若稍有轻举妄动,很可能就是全盘倾覆的下场,当时连祖大寿等都觉得朝廷和总监军张若麒的催战,确实是孟浪了一些。

    就在前次洪承畴率军初到松山,既与奴大战,杀死杀伤清军过万人马,连斩两名满洲固山额真的消息传递到锦州城之时,城内的军民还曾欢呼庆贺。

    不过,现在清军又突然猛攻锦州不停,而且此次似乎决心坚定,锦州守军独力难支,再得到张诚力阻即刻救援的消息后,立时就对张诚产生了怀恨之心。

    殊不知,这一切皆是有心之人,借着锦州城中信使往来之机,故意散步出来的谣传。

    张诚是力主持重,坚称只要援锦大军不动,锦州城便是固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