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命名有学问

    第755章 命名有学问 (第2/3页)

法跟大老板不谋而合,傅盛也很高兴,笑着解释道:“微信这个名字好处很多,我说三点。第一,我们有微点、微知,做一款微信、微聊这样的产品,符合紫微星的一贯方式,有名称上的连续性。第二,飞信、悠信、快信都可以在手机端对手机发短信,咱们做一个微信,也算蹭一波热度。第三,微信是平仄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微聊好听。”

    郭鹏飞却一点面子不给,当即摇头道:“我认为不好!”

    “嗯?”

    “第一,微信这个名字,的确可以对微点、微知形成名字上的连续性,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可恰恰因为这样,不能用这个名字。这一次,我们的竞争对手是QQ,是一个巨无霸。失败的概率非常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对这个系列的命名方式,是否会形成打击?”

    决策层已经有过讨论了,傅盛不知道,但郭鹏飞知道。

    到了明年,紫微星要上线一个新项目,名字已经确定了,叫微博。

    这个市场,是一片空白。

    以紫微星的资源,以及从推特那边拿回来的诸多材料,还有周大老板跟娱乐圈的深度关系,可以迅速地招揽一大批明星站台。

    做这款产品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这才是根正苗红的对微点、微知的命名延续。

    一旦微信失败了,岂不是影响了接下来的微博战略?

    没待周不器开口,张一明就认可了这样的说法,“嗯,为虑胜先虑败,应该的。要把产品失败的影响做到可控。核弹爆发的损失我们能承受,但不能承受爆发后的核辐射。”

    周不器有点无语。

    他还没说话呢,郭鹏飞和张一明两个大佬就给定了性。

    身处高位,周不器也约束不了人性中的劣根性,产生了些许多疑。

    会不会有猫腻?

    这三个项目组,付红亮组来自校内网,梁儒波组来自朋友网,都是紫微星的嫡系,是创业元老。

    傅盛则不太一样,他是半道过来的,以前是360的高管。

    这会不会是张一明和郭鹏飞私下合计,想把这个社交项目抓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落在“外人”头上?

    周不器默不作声。

    郭鹏飞接着说:“第二点,我们为什么要蹭飞信、悠信和快信的热度,那都是些什么产品啊?说一句粗制滥造都不为过。我们如果叫微信,这是自降身份。”

    周不器并不这么认为,“这个理由太牵强。”

    郭鹏飞就伸出了第三根手指,“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名字不应该用汉字,要有更开放、更包容的视野。我们看国内的这些社交产品命名,都是以英文为主,POPO、YY、QQ、lava、CC、UC,包括MSN。这是这么多年来聊天软件的命名习惯,是市场筛选后的最能代表主流的态度,我们不要挑战用户习惯。也许过一些年,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自信了我们可以大大方方的用汉字命名,但现在各行业的主流,还是英文。”

    这倒是实话。

    比如安踏、李宁这些国产品牌,衣服上的logo都是英文。又比如国产汽车,种种符号和标识,也都是英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