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深度学习框架

    第790章 深度学习框架 (第2/3页)

  过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徐铭升职,级别没变,职务变为了紫微星工程院的副院长。然后发表了一通讲话,表达了公司对沈院长的支持。

    紫微星做技术的信念是不会变的,智能搜索这个项目也不是彻底放弃,而是暂停。研究院初创,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做一些更有意义的项目研究。

    沈向阳道:“我们做的这些推荐算法,都是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来判断其喜好,从而推荐出其喜欢的内容,不管是广告分发、文章分发,还是搜索结果的分发,原理都一样。而这个过程,仅仅依靠少量的用户参数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整套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基础。”

    “研究院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开发出一整套深度学习框架。这个工程会很难,但必须要做。据我所知,硅谷那边,谷歌、微软、雅虎、亚马逊等巨头公司,都在做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做,未来这个领域,将会被国外巨头霸占……”

    其实说服技术人员很简单,用更高的技术就可以了。周大老板的站台,让沈院长有了面向大家展开个人技术理念论述的机会。

    未来世界上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主要有三个:Tensorflow、PyTorch和Caffe。

    百度的PaddlePaddle也勉强算是一个。

    可百度的产品诞生的太晚了,技术水平也还不错,可赛道都被人家给抢了。

    技术人员们在大学期间,所学习、应用到的深度框架系统,绝大多数都是谷歌的Tensorflow和Facebook的PyTorch。

    等他们毕业了工作了,当然是更习惯于使用得心应手的框架,投入了谷歌或者Facebook的怀抱。

    百度技术很强大,算是坚持下来了,PaddlePaddle做的比较成功,在国内市场拥有了不错的份额,开发者们依靠这套框架设计出了几十万种AI模型。

    就算跟谷歌、Facebook比不了,但这么多AI模型,也为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做了极大的贡献。华为也开发了自己深度学习框架MindSpore,可是推不动,只能放弃,转投Caffe了。

    有一个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框架,这太重要了!

    以后的任何一款App,基本都离不开深度学习,要学习用户习惯来达到更好地使用效果。

    如果开发者们都使用国外的框架,那么相关数据和所建立的AI模型,就成了硅谷巨头的技术积累了。他们想做类似的功能,如果发现别人做了,就不需要自己开发,直接使用就行了。

    为什么说百度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

    除了自身强大之外,PaddlePaddle平台也很重要,通过别的开发者设计出的AI模型,帮百度做了很深的技术积累。

    只可惜就是起步太晚了,只能在国内玩玩,国外没有机会。谷歌的阿尔法狗,依靠着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横扫围棋界,享誉全球,开发者们都为之疯狂了。这时候百度才姗姗来迟的入场,赛道都被人抢光了。

    紫微星有一个优势,早早就布局的云计算。

    把深度学习框架打进在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