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内容和技术的深度结合

    第1578章 内容和技术的深度结合 (第2/3页)

到了人工智能。

    阿列克谢只是一个技术总监,还是从好莱坞出来的,他对新时代技术的理解,别说跟沈向阳相比了,都未必比得过周不器。

    他只能就一些比较基础的层面对胶片转制做出解释——“过去二十年的数字化信息转制,其实很简单。因为录像带和dvd的分辨率不高,普遍也就0.7k左右。没有分辨率升级的困扰,就很容易。”

    埃里克·冯还没有正式入职,可他已经算是周不器团队中的一员了,附议道:“分辨率的降级很简单,难的是分辨率的升级。”

    阿列克谢道:“对,升级最复杂。随着蓝光格式和超级蓝光格式的存在,现在的转制市场,已经出现了2k需求。从0.8k升级到2k,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周不器问了一声,“你们是怎么做的?”

    阿列克谢道:“技术人员一帧一帧地去修改,手动去完成色彩失真、过亮、过暗、色域变换等问题,以及人脸、字幕等特殊对象偏色纠正,包括画面上斑驳噪点的去除等等。”

    周不器抽了抽嘴角,“那工作量可大了!”

    阿列克谢叹了口气,“是啊,如果是一些复杂的镜头修复,我们最优秀的修复师,一天也只能修复24帧。”

    “这……”

    周不器跟团队中的几人对视,都觉得很恐怖。

    开什么玩笑?!

    24帧,在影片放映时,其实也就是1秒钟的内容。

    1秒中,要修复一天?

    这还玩个屁啊!

    把钱都糟蹋在这上面来了。

    这都什么年代了,这种重复性的大批量的工作,就不应该由人工去做,尤其不能由人力成本变态高的美国来做。

    这还只是2k分辨率。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影视内容的分辨率必然会越来越高。现在的潮流是2k,用不了几年就是4k了。

    要是都手动修复,那就是遥遥无期的梦魇。

    从2k变4k,工作量可不是增加了2倍,而是增加了4倍。这还不算帧数上的增加,如果是从24帧增加到36帧、48帧、72帧,工作量又是指数级的增长。

    只有人工智能才能拯救这个行业!

    果然,阿列克谢接着就说到了帧数的话题,“过去普遍都是24帧,现在都在流行更高的帧数,比如从24帧平滑到36帧,这就需要解决帧间连续性问题,就会更加复杂。不过这部分的工作对流媒体来说暂时不需要,流媒体视频的基础是12帧。帧数的扩容更多地是好莱坞的工作。”

    周不器对此还算了解。

    随着电影院的技术升级,新上映的电影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2d版本、3d版本、imax版权。还有2k版本、4k版本,24帧版本、36帧版本、48帧版本等等。

    不过正如阿列克谢所说,这种超级影像版本跟流媒体行业关系不大,更多的是面向电影院,要有好莱坞巨头的发行公司来承担相关的转制任务。

    可是奈飞可以抛开关系,紫微星环球抛不开,今年5月份上映的《钢铁侠2》就会同时有8个版本在全球上映,“2d+24帧+2k”版,“3d+24帧+2k”版,“3d+36帧+4k”版,“2d+imax+36帧+4k”版,“3d+imax+36帧+4k”版,“3d+imax+48帧+4k”版等等。

    这么多的版本,都是后期转制而来。

    这要是都是手工转制,这得花费多少的后期制作成本?一部好莱坞大片投资2亿美元,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