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新的体系

    第1618章 新的体系 (第2/3页)

觉得大老板在战略格局上有点小了。

    如果能解决大数据传输的问题,就可以在云计算行业中牢牢地占据领先地位。近期,美国联邦已经有议员提出新的有关云计算的法案了,就是让联邦给钱,推进政企自身业务都上云。

    把所有网站的运营都放在云端,这就是集中化管理,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数据安全的隐患。就算发生了数据泄露,也能很容易地归根溯源,找到出问题的环境予以修改、弥补甚至查处。

    只要法案通过,至少也是几百亿美元的经费。到时候,全美的政企就会抢着上云,而云计算产业才算真正地在欧美找到了一个确定的方向,就是亚马逊云和紫微云主导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方向,微软云正式转型、进场。

    到时候,这个行业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如果紫微云早早地布局大数据传输这个领域,就会形成很大的优势。

    周不器不为所动,“这种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太大,单单是遍布全球的云数据中心,那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投资经费,我们就已经吃不消了。这件事先搁置,我回头再考虑考虑。”

    库里安道:“这是个机会。”

    “就这样,我要赶飞机,先走了。”

    周不器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了,直接离开酒店,去了机场,打算飞回曼彻斯特。

    他当然知道这是个机会,可这件事太难做,投入太大。

    紫微星国际的海外业务能否如预期地发展起来,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呢,云计算就是个无底洞,资金压力太大。这时候再去铺设什么配套性的大数据传播光纤,那开销就更没边了。

    理论上来看,库里安的说法当然是对的。

    云计算行业的起势比较慢,市场教育的时间比较长。可是流媒体的起势很快,也就是几年的事。

    流媒体同样是大数据的传输。

    事实上是到了2015年的时候,运营商们就受不了了,就集体造反了。

    美国这边有“网络中立”原则,对运营商来说,就是不能区别对待。比如奈飞买了2m的光纤,一个初创小公司也买了2m的带宽,双方的价格应该一样。

    可实际的应用中,奈飞那边几乎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创业公司这边可能每天只有10个小时的2k带宽的使用率。

    所以就消耗来说,奈飞是创业小公司的几万倍!

    可因为“网络中立”原则,双方交的网费都一样。

    硅谷的苹果、亚马逊、脸书、奈飞、微软、谷歌这六大跟流媒体相关巨头,他们消耗的宽带成本占了市场中的56%。

    可运营商从他们身上赚到的钱,还不足10%。

    这就太不公平了。

    运营商大量投资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最终都便宜了互联网巨头,他们就很不满意,开始反击,闹进了国会。

    闹了两年,他们成功了,美国的通讯委员会真的取消了网络中立原则,他们可以区别对待地向巨头们收取高费用了。

    如果紫微云这个时候搭建了自己的宽带运营体系,到时候大数据的传输用自家的体系,表现出紫微云的核心竞争力;小数据的传输用运营商的体系,还可以享受到“小公司”的宽带费,减少了运营成本。

    不过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