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章 定制(下)

    第1695章 定制(下) (第2/3页)

种。

    他们的设计师哪有这么多的精力?

    利用的也是抄袭、模仿的模式。

    去全球各大服装品牌中找灵感,稍作修改就成为ZARA自家推出的新款衣服了,“设计”一款新服装时间……可能也就半个小时。

    覃荷道:“服装设计的版型缺乏专利保护,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更在意的是对商标品牌的保护,而不是对创意的保护。全世界的服装设计,都是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偶尔出现了一些设计争议,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花钱解决。”

    周不器道:“所以说,我国南方的那些制衣作坊,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着全球的服装新款。”

    覃荷笑笑,“差不多。”

    “他们的运营模式是什么?采购方直接去制衣厂下单吗?”

    “去服贸批发市场。”

    “看样品?”

    “对,就是样品。”覃荷抿嘴一笑,“那些制衣作坊会照着一些看好的国外新款,做出一两件样品,去批发市场中展览。如果有采购方看上了某一个款型,就会直接下单,制衣作坊就会按照要求批量生产。”

    张绪豪这下算是听懂了,“其实也是定制模式。”

    周不器虽然没有实地考察过,但他比小张更有生活,解释道:“也算是定制,不过区别很大。校内团购要做的定制,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点对点地接触,直接把消费者和制衣厂连接起来。传统的采购模式不太一样,是采购方选品,然后向制衣厂下单定制。对采购方来说,就要承担很大的投资风险。”

    这种事,他太有体会了。

    因为他亲爹就干过这种事!

    话说90年代的时候,有一种生意模式很吃香,就是去南方批发服装,拉回到北方来卖,那真是跟抢钱一样。

    那个年代老百姓的见识还没有增长起来,很容易忽悠。

    老爸看别人做得挺好,也参与进去了。

    从爷爷那里要了100万,从南方批发了4万件衣服回东北,打算大赚一笔。

    然后,就砸在手里了,有2万多件衣服没卖出去。

    根本原因就是老爸不懂服装,他不会选品,只觉得款式新潮,就去大手笔地下单了。没想到当时东北的风气还偏老旧,那种过分大胆的设计风格并不受老百姓的喜欢。很多女孩子买了那种衣服,回家了都有可能会挨打。

    前前后后搞了5个多月,老爸亏了20万。

    从那以后,老爸就老老实实地在家族集团里当副总了,失去了老爷子的信任,成了没有实权的边缘人。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这种传统模式无法做到点对点,中间商要自己去承担全部的投资风险,先自己掏腰包从厂家进货。

    卖出去了,就大赚。

    选品错了,卖不出去,中间商就只能自己承担亏损。

    校内团购过去不搞服装生意,也是选品这关不好解决。覃荷搞出来的这个定制模式就不同了,依靠着互联网的点对点属性,可以彻底避免这种选品上的风险!

    选品?

    校内网不选了!

    把所有的商品都挂在网上,有上千种之多!

    然后,让大学生们自己去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