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8章 技术的风险

    第2188章 技术的风险 (第2/3页)

这没问题,我们的服务器是自研的;还要有专有的系统,这也没问题,我们的云操作系统也是自研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来了,还需要有专有的软件。”

    王建补充道:“如果客户只是使用系统性的云服务,这部分都是由我们自营,这都可以解决。就怕有些客户需要使用一些第三方软件,比如微软的office。如果office不跟我们的自研芯片适配,轻则会出现许多bug、无法高效地调动起芯片的强大处理能力,重则是根本无法使用。”

    周峰总结道:“总之一句话,我们自研芯片了,行业里会不会接受?如果不接受,或者只有一小部分接受,就会对紫微云的市场造成致命的影响!”

    周不器点了点头,“比如呢?”

    周峰道:“比如客户们发现很多类似office的产品在紫微云上的使用效果都非常糟糕,可能就转到亚马逊云的平台了,这就可能会动摇紫微云的市场地位。”

    周不器看了一眼坐在这里一圈的七八位紫微云的科学家,发现大家都有这样的担心,心中就非常地满意。

    这才是科学家啊!

    这也是民企的科学家跟国企、高校、研究机构里的科学家的最大不同之处。

    民企是要赚钱的,研发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要是新技术导致企业走下坡路了,这新技术就算水平再高,那也是负资产,是纯粹地在帮倒忙。

    不过,官方的那些科学家就不一样了。

    不是市场导向。

    他们根本不关心新技术开发出来以后会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反正花的不是他们的钱,亏的也不是他们的钱。

    他们更多是为了科研而科研,研发出来以后会不会被市场认可,这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以至于很多官方机构里都沉淀了大量的技术项目,申请了大量的科研专利,真正的市场反馈寥寥无几。

    更有甚者,为了从国家申请科研经费而搞科研,或者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个大名去搞一个毫无价值的科研项目……这就更没意义了。

    所以官方的那些科学家,想要加入民营的科技巨头或者参与到某一个科研项目里,就非常难,级别越高越不可能,院士尤其不可能。

    这根本就是两种思路,是两路人。

    别说民企了,就算是中兴这样真正搞研发的优秀国企,也是对院士们避之不及。个别院士想热脸蹭冷屁股,毕竟是国企性质嘛,都算一个体系里的,说不定可以卖个面子,结果人家中兴理都不理。

    所以这就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直观的判断——要是某一个民间的科研项目,邀请到了好几个院士来站台支持、积极参与,那就很坏菜。这个项目,十有八九又是一个内外勾结的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诈骗工程。

    紫微星的这些科学家就不一样了。

    他们都是公司的股东。

    大家的目标很一致,那就是让这家公司越来越好!

    做技术研发,是为了推动公司的市场发展,而不是制约公司的发展,甚至导致公司的业务就此衰落。

    如果紫微云启用了自研的服务器,就意味着全世界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