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3章 懒是人性

    第2253章 懒是人性 (第2/3页)

还是有吸引力的内容。”

    周不器觉得还是跟国内的团队沟通起来更顺畅,思路上基本都能保持一致,点了点头,“所以要做内容产品,而不是新闻产品。”

    张一明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新闻的成本太高了,如果想做新闻整合商,恐怕很难产生盈利。如果是旧闻,价格就会低很多,整合起来也会更容易。”

    周不器忍不住哈哈大笑。

    果然是一语中的。

    新闻有时效性,可这份时效性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

    就比如《华尔街日报》发了一篇关于特斯拉建新厂的消息,这当然是新闻,谁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就可以赶紧去买特斯拉的股票。

    可对普通不炒股的人来说,晚两个月知道了这个新闻,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雅虎要做内容整合,这里就有着巨大的成本差了。

    新闻的价格那都太高了。

    买不起。

    那就可以买旧闻。

    对快节奏的精英们来说,当然是看新闻,要迅速地掌握到社会动态;可是对慢节奏的普通的大众来说,除了一些特别带有时效性的内容,大多数的新闻和旧闻,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个思路要是说给雅虎的CEO斯科特·汤普森,估计他又得目瞪口呆了。

    新闻不新了,那还叫新闻吗?

    那还有价值吗?

    放在周不器、张一明、郭鹏飞、梁儒波这一个国内的团队里,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成本核算上的考量了。

    贺阳虽然不做产品,可在紫微星当了这么多年高管,也是耳濡目染久了,缓缓地说:“美国跟国内还不太一样,国内的大型媒体公司和新闻平台都是国企,这些人的水平都不怎么样,挖掘不出新闻的真实价值。今日头条或者别的那些网站上,到处都是他们的新闻,都是免费的。美国就不太一样了,这些公司都有自负盈亏,都要寻找盈利模式,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新闻的价值。”

    张一明笑着说:“对,既有版权,又很贵。雅虎如果想转型为新闻平台、内容平台,那么就一定要寻找到低价获取优质内容的方式。”

    顿了一下,他接着说:“美国有很多整合类的内容平台,我当初做今日头条,其实也是来自美国同行的灵感。不过,他们做得太差了。不仅仅是美国大型传媒公司和新闻平台都有自己的订阅式软件,整合类软件在版权问题上很难和每一家公司都达成一致。也因为他们的产品模式不够新颖,到了今天还是那种‘人找信息’的模式。”

    周不器点了点头,“科技的进步,就在于让人类越来越懒。这是第一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