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1章 互联网的偷窥

    第2271章 互联网的偷窥 (第2/3页)

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社交产品的新需求。”

    周不器表情有些古怪,“所以,你有发现?”

    杨志远道:“还真的有,我关注到了一款名为Snapchat的产品,感觉这是模仿Helo和Ucgram做出来的,算是两者的结合体,以图片交流为主的即时通讯。不过,这款产品加入了一个灵魂机制。”

    周不器道:“阅后即焚。”

    “咦?你知道?”杨志远眼睛一亮,这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笑着说,“阅后即焚的产品思路,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现过。不过当时这是一个很失败的创意,并没有市场。可是现在不同了,互联网已经发展起来了,社交网络也出现很多年了,很多用户都形成了自身的历史记录。这种互联网的记忆属性,就成了很多用户想甩掉过去的最大担忧和隐患。”

    周不器深吸了口气,“所以机会来了。”

    杨志远点了点头,不过他已经失去了早些年意气风发的自信,语气上稍有些内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周不器早就关注过阅后即焚的概念。

    甚至在内部产品会上提过这样的思路。

    不过,他对“阅后即焚”的理解实在太浅薄,只是基于先知先觉,这让他很难说服管理团队。要是国内还好,周不器一句话,大家一拍大腿上愣头青似的按照大老板的指示去干了;国外的还是差了点,这些老外不太好打发。

    周不器当然可以利用老板身份,去强制地要求团队必须这么做。

    可他一向不太喜欢这种用权压人的做法。

    他更喜欢团队能发自内心地主动去做一件事,而不是被动地被命令去做。

    现在听了老杨这一席话,就迎刃而解了。

    关键点来了!

    “阅后即焚”的概念虽然是互联网的冷饭了,但前些年的时机不对,发展不起来。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发展,“阅后即焚”的风口也就该来了。

    当然,也少不了黄、赌、毒的擦边。

    用社交产品传播信息,越是擦边越是越界,就越有吸引力。正常的有记录的社交产品,就比较受限。“阅后即焚”就不同了,看过了之后就自动删除,就可以没有思想压力,放心大胆地给对方发消息了。

    周不器道:“实不相瞒,我也关注Snapchat。”

    “哦?”杨志远就很感兴趣了,颇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那你怎么没参与投资?雅虎本来想参与A轮,可当时……你知道的,雅虎出了些事,内部一团糟,我又离开董事会了,就很可惜地错过了Snapchat的A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