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9章 云盘

    第2439章 云盘 (第2/3页)

    不过,京东的技术底子实在是太差了。

    把京东云盘做出来了之后,还不如一些中小企业做出来的东西,以至于京东云盘根本就没有在市场中公开,只供内部使用。

    刘强栋就很感慨地说:“紫微星应该在技术层面,多帮帮京东。外界都把京东看成一家科技公司,这让我感到羞愧。”

    现在其实好多了。

    紫微星帮了不少。

    前几年,京东就是个披着电商外衣的零售公司,技术跟苏宁易购都差不多……其实不仅是苏宁了,连阿里都一样,淘宝年销售额千亿了,淘宝连个底座框架都没有,也从来没在技术层面有过平台、冗余的考虑。

    前世国内的互联网,要感谢百度的平庸化。

    大有一鲸落万物生的感觉。

    百度上市后,李彦红为了收权,把几位核心创始人都给踢走了,又出现了很多战略性的分歧……这就导致很多精英的技术团队纷纷离职。

    这就给国内的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契机。

    比如阿里云。

    王建博士要马老板从微软挖过去的,让他做阿里云,可他一行代码都没写过。

    他提供思路,谁去执行?

    这上百万行极其复杂的代码,都是谁写的?

    很重要的框架就是百度的团队,当时百度在做“金字塔”项目失败了,百度一大批汇聚在“金字塔”项目里的技术精英人才倍感失望,纷纷出走,这些人就成为了阿里云的中流砥柱。

    这一世不同了。

    不仅有百度,还有紫微星。

    其实紫微星早期的技术洼坑,也是靠着百度填平的。前世阿里云是王建博士接收了大批在百度做“金字塔”项目失败的技术精英,这一世则是被周不器从中运作,把这些人都收到了紫微星帐下,成为了紫微星技术发展的基石。

    刘强栋为了做京东云盘,从亚马逊云挖来了一个得力大将叫贺刚。

    可是做出来的产品还是很垃圾。

    原因就是贺刚虽然很优秀,是技术大牛,可总不能让他写所有的代码吧?

    这代码谁写?

    麻烦就来了。

    以京东在国内技术圈的名声和地位,根本就吸引不到优秀的技术人才。找一批三流工程师,就只能开发出三流的产品。

    周不器对此就很奇怪,“不能吧?紫微星不是在帮京东做技术吗?这还是我做出来的决策呢!执行不到位?”

    刘强栋的表情就不太自然,“紫微星工程院的确在帮京东,不过……不过主要的方向是电商网站的平台架构,还有物流体系的数字化搭建。”

    周不器问:“尽心尽责?”

    刘强栋点了点头,“嗯,京东上下都很感激。京东能够成为国内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