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7章 戴尔模式

    第2667章 戴尔模式 (第2/3页)

么样,有没兴趣参与进来?”

    “啊?”

    周不器微微一怔。

    卡尔·伊坎道:“在这个案子里,我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这个案子的总退市价格,可能会在240亿-260亿美元之间。有65%的股东可能会在退市的过程中选择出售手里的股票。”

    “这可真够多了。”

    周不器多少有些吃惊。

    总价格240亿-260亿美元之间,65%的股票需要回购……这就意味着,总交易额会达到惊人的150亿美元。

    卡尔·伊坎道:“嗯,很多人都不看好电脑行业的未来,都是趁着高昂的退市价,先赚一笔、落袋为安的心理。”

    周不器道:“这也正常,电脑行业……的确前景比较黯淡。”

    卡尔·伊坎一挥手,“黯淡还是光明,没什么关系!”

    他玩的是短线操作、资本操作,电脑行业长期看淡,这不代表着短期的资本运作之下,不可以赚大钱。

    至于以后戴尔是死是活,是飞黄腾达还是沦落破产,他根本不关心。

    周不器笑道:“我更喜欢长期化的投资。”

    卡尔·伊坎摇头道:“不,我不是邀请你来长期地持有戴尔的股票,我也不会那么干。谁知道这次戴尔退市之后,什么时候才能二次上市?我的意思是你如果有兴趣,现在可以趁机买进一些股票,等过几个月戴尔那边把所有的流程都盖章通过了,就会高价赎回股票,你再一次性的都卖掉……很轻松地就可以赚一笔钱。”

    “这不行吧?”

    周不器一脑门黑线。

    这样的缺德事,卡尔·伊坎可以做,他周大老板也这么干了,以后在硅谷还怎么混?从这种策略中赚来的钱,都是需要戴尔从中支付。

    戴尔是硅谷当年的老大哥!

    虽然现在不行了,走在了时代的边缘,可很多IT行业的头头脑脑们,当年都是从戴尔出来的,或者是学习、模仿戴尔的商业模式。

    这份人情和关系还依然存在。

    所谓的戴尔模式,说白了,就是如今全球最流行的组装厂模式。

    当年的科技制造业,那也是高科技的门槛。

    各大科技巨头,旗下都拥有自家的制造厂,最典型的就是曾经的电脑巨头惠普和IBM,包括乔布斯的苹果。

    戴尔怎么才能从这些科技巨头里冲杀出来?

    技术不足。

    资金不足。

    人才也不足。

    似乎样样都比不过。

    这时候,戴尔先生就想出了一个很神奇的商业模式——组装。

    不去搞研发了,没技术、没人才、没资金,根本搞不起。

    戴尔直接从各大厂商那里去采购零部件,然后拿到代工厂去组装起来。

    戴尔只负责设计环节,去做市场调查、市场分析,看看现在的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款式,然后就赶紧设计、赶紧推出。

    效率就大大的提高了。

    价格也降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