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工商兴盛

    第九十四章工商兴盛 (第1/3页)

    曾经的动乱都已随着太原的平定而远离。

    如今的晋阳繁华平宁、人气鼎盛,远不似当年景象。

    王机便继续说道:“及主公平定太原,郡内文武官员纷纷将家属迁往晋阳。又安置了数万流民,晋阳人气逐渐恢复。影响最为深远的方面为主公开设盐引开中法,四方富商纷纷在晋阳置办府邸,设立仓库。大量商队的到来,使晋阳物资之丰富一跃成为并州之最。便渐有郡内富庶人家搬至晋阳。如今晋阳境内有百姓一万三千户,固定人口、流动人口累计十余万人。”

    诸夏历来安土重迁,百姓通常不会轻离故土。张瑞好奇的问道:“他们搬迁至晋阳为何?”

    王机请张瑞进入官市,边走边为张瑞解释道:“其一为了享受繁华。晋阳物资之丰盛,令人叹为观止。各地商队运送来各种特产,许多种类出了晋阳在黄河以北便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此言在官市内可得见证,仅刚进官市,便见到四五处商铺,有人卖漆器,有人卖陶瓷,有人卖丝绸蜀锦,甚至有人卖玉器铜器。

    颇有盛世繁华的氛围。

    “其二,主公可见到这琳琅满目的店铺?”

    张瑞点头,问道:“莫非与大族相关?”

    “主公明鉴!此正是各大族所设。据县府统计,至少有六家豪族已不再积蓄垦殖,将土地全部出售。迁至晋阳,就近生产器物,在官市出售,以省运输成本。”

    看来税制改革的确是沉重打击了豪强兼并土地的热情。

    蓄田数千亩,若家中子弟实在不能加入军籍,仅每年赋税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豪强不再兼并土地,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手工业生产中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工业生产才能大幅提升社会财富。

    这一点不仅张瑞这个后世人清楚。其实古人也有这方面的见解。

    诸夏英杰,早已指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但历朝历代还是选择重农抑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

    若大量人员前去从事工商业,土地里的产出并不足以养活大量脱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