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抗旱除蝗

    第四十三章抗旱除蝗 (第2/3页)

鸡鸭岂不是徒增消耗?”

    司马朗面色凝重,说道:“今年旱情严重,蝗虫幼崽六月破土,七月成型。不得不提前预防。”

    旱灾还没过去,就得应付蝗灾,张瑞压力颇大,问道:“如今境内有鸡鸭多少?”

    “赖主公之仁政,治下郡县皆蓄垦殖。京兆尹境内百姓每户皆养有鸡鸭六七只,官府又广发鸡苗。京兆尹境内如今鸡鸭至少百余万只。”

    一次蝗灾,蝗虫动辄过亿,仅靠百余万只鸡鸭果真能预防蝗灾吗?

    张瑞不得不怀疑,问道:“足见成效?”

    司马朗郑重点头,说道:“一只鸡每日能捕食蝗虫七十,而一只鸭则轻松捕食蝗虫过百。京兆尹境内家禽百万,一日便可捕食蝗虫近千万。只要蝗灾非一日骤成,则鸡鸭有预防、治理之效。”

    这还是张瑞第一次知晓鸭子的灭蝗能力竟然尚在鸡类之上,可见京兆尹官员的确是在用心防治了。

    百万家禽一日能捕捉蝗虫近千万,十日便已过亿。蝗灾想蔓延,也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家禽能捕捉蝗虫,人当然也能。

    张瑞出生于农村,有丰富的捕捉蝗虫经验,甚至还吃过油炸蝗虫,记忆中味道相当不错。

    但长大后,便听说蝗虫有毒的观点,不由问道:“孤欲捕食蝗虫,然听闻坊间言,蝗虫有毒,可是如此?”

    司马朗笑着摇头,说道:“此即古人所谓治蝗不如治若虫,治若虫不如除虫卵。蝗灾既起,则蝗虫身带毒液,多以焚烧,少见食用。然蝗灾未起时,蝗虫无毒,多地皆有食蝗之俗。常见之食法为,蒸曝,飏去足翅而食之!”

    张瑞大长见识,这是什么神奇物种。平时可以尽情食用,而一旦聚集成灾就会体内产生毒素。

    因而问道:“既然可以为食,百姓何不捕食蝗虫,以抗蝗灾?”

    司马朗解释道:“蝗灾既成,一日可飞上百里,田稼食尽,百姓无以为继。仅靠所捕获数百蝗虫,不足以支撑数月,方为蝗灾。”

    不愧是曹魏最精达事机的六位刺史之一。寥寥数言将蝗灾的形成、危害与结果刨析的淋漓尽致。

    哪怕张瑞平日不接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