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扫清鲜卑通幽并之路

    第五十二章扫清鲜卑通幽并之路 (第2/3页)

派兵从南方袭扰邺城。曹操敢到徐州屠杀,张瑞就敢派兵渡过黄河,去偷袭兖州。

    总之让对方不能全力进攻一个方向。

    心中定下方略,张瑞便起身郑重的说道:“且答复陶使君,孤愿受盟约,与徐州共进退。”

    这次的结盟并未像讨伐董卓一样大肆张扬,歃血盟誓。

    因为虽然双方嘴上说着“敬服王命,以绥四国”,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诸侯为了利益,为了扩张而达成的军事同盟。

    双方高层知晓便已足够,没必要声张至天下皆知。

    潜在的威胁,才更具威胁力。

    曹操永远不能确定其进攻陶谦时,张瑞会不会背后偷袭,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能极大影响曹操的军事部署。

    当然张瑞也不是急公好义,结盟只为了相助陶谦、公孙瓒。

    事实上张瑞与袁绍、曹操等人势必会有一战。

    征西将军府固然兵精将猛,但也不敢说就一定能碾压袁绍、曹操。

    在双方大军对垒,僵持不下之时。若公孙瓒、陶谦能从后方发起攻势,将瞬间改变战场局势,助征西将军府锁定胜势。

    本来就是要与袁绍、曹操对决,能拉拢到夹击对方的势力,张瑞当然不会在意这两位盟友较弱,因为有所助力,便比孤军迎战袁绍、曹操等当世人杰要更具有优势。

    王朗顺利达成使命,在长安待了三日,增加了一番交情便告辞离去。

    而通过这次会晤,张瑞则正式确定了一位盟友,徐州刺史陶谦。

    公孙瓒作为堂堂蓟侯,其态度、立场不是张瑞、陶谦能代为决定的。

    即便猜到其多半会参与会盟,还是需要张瑞遣使,前往正式拜访。

    如今张瑞欲联络公孙瓒大为便捷,张辽带兵肃清了雁门郡境内的数个乌桓部落,斩首数以千计。

    幸存的乌桓与鲜卑族人并未选择在雁门郡、汉军的城池近前与并州军决战,选择了暂避锋芒,向雁门以北迁移。

    雁门之战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并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