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机杼进步

    第六十章 机杼进步 (第2/3页)

纺织布匹。

    木兰抗击柔然,应该是慕容鲜卑所建北魏的子民,距今倒是不远。

    事实上,这倒是张瑞小觑了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

    三锭脚踏纺车在张春华《沪城岁事伤歇》里便有记载。作为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所用织机便已如同北魏织机。

    张瑞嘉奖道:“卿所行甚善,能改善机杼,官营纺织,将大增工业产出,积累诸夏财富。”

    随后一行人才缓步离去,张瑞对裴琚问道:“为何不与其多增加人手?纺织一事,不与他同。从不患产出太多,甚至愈多愈善。”

    裴琚立即回道:“非是不舍妇人薪酬,实在是蚕茧不足。”

    “蚕茧?”

    裴琚从随从手中取过一枚雪白、椭圆的蚕茧,递给张瑞说道:“民户以桑养蚕,蚕蜕变结茧,便是眼前之物,名为桑蚕茧。其最外一层线圈名为茧衣,为贱料,可以织绢纺。茧衣之下,丝圈排列规整,方为蚕茧精华,可织丝绸。”

    “凡每一枚蚕茧皆是一只桑蚕所结。主公治下虽广种桑树,然桑苗却未成树,因而所结蚕茧只够百姓自家纺织。如今官府采购之蚕茧,主要靠太原供应,略有不足。”

    这就是底蕴积累不足,需要靠时间慢慢丰实。

    不过张瑞略微诧异,自己印象中征西将军府治下是桑树成林呀。

    便问道:“桑树需多久长成?”

    “桑树长势快,喜肥水,一年便可长至一丈有余,八至十年便可能长成大树。”

    难怪自己印象中桑树成林,一年便能长两米多,已经有树的模样了。后年,整个征西将军府治下便可以大规模提供蚕茧了。

    而且桑树还有个巨大的优点,它无需幼苗,是靠种子播种的。非常神奇。

    这也是张瑞、朱元璋都可以强制下令百姓种桑的原因,买一斤种子,有二十多万粒,可以种满一亩良田,培育出数百棵桑树。

    正因为种植成本低廉,才有诸夏百姓数千年来都房前屋后植树种桑的传统。

    不是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