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掘发丘陇与文王之仁

    第三十六章掘发丘陇与文王之仁 (第2/3页)

万石,丝、锦、布、绢等共计三百余万匹。此外还有各类兵刃四十余万,铁甲上万套,皮甲十余万套。”

    “当今形势在于百姓民心未附,官员人心不稳。据城而守,可能会导致百姓民心浮动,官员弃城而逃。”

    张瑞思考了片刻,问道:“汝以为应当主动出击?”

    沮授点头,说道:“敌军十万之众,狂涌而至,若消极固守,恐终将被汹涌浪潮淹没。某以为当以精兵强将搓敌锐气,使敌军自相冲撞,被迫后撤。”

    “敌军只需撤过一回,锐气便失,士卒混乱,再想聚集十万之众,发起攻势,便千难万难矣。”

    张瑞困得打了个哈欠,说道:“便按沮府君所言部署。孤听闻冀州官员纷纷逃亡魏郡,这其中可有一二贤才能助孤伟业?”

    沮授虽然连续奔行数日,但却精神焕发,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右将军府深受重用,几乎全权按照自己的心意在整顿冀州事务。能尽施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沮授现在是动力充沛。

    因而立即向张瑞介绍道:“倒是有几名贤才。首先是武将高览,其与张郃俱为河间名将,武艺、兵法不相上下,常并冠于军中。仅论兵法而言,高览、张郃未必弱于名将麹义。只是麹义久经战阵,又有一支精兵在手,方才力压河北众将。”

    猛将必发于行伍,麹义显然是因为久经沙场,积累了大量得经验,才在各方面碾压了高览、张郃。

    作为后世有名的河北四庭柱,高览与张郃在韩馥手下并未有什么作战经验。

    但张瑞相信,将其调入右将军府军中,久经各种战事,高览最终也会如同麹义一样成长为一代名将。

    因而问道:“高览在韩馥军中身居何职?”

    “高览与张郃俱为军司马。”

    军司马熟于典型的汉朝军制,军中不置校尉之部,单设军司马一人。

    在右将军府的军制中,是垂直指挥层级,所有人自下而上等级分明,隶属明确。

    军司马换到右将军府军中,大概低于校尉一级。

    与高览情况类似的张郃,也是以兵归袁绍。袁绍以张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张瑞如今在与袁绍争夺韩馥旧臣,无论如何也不能比袁绍小气了。

    乃说道:“迁高览为校尉,统领一千凉州精兵,听从徐晃调遣,参与击破黑山军。”

    介绍完武将,沮授继续介绍:“此外还有一名贤臣,请君侯务必与之一见。”

    “哦?是何人?”

    “其人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人。其人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张瑞侧目,贪夫慕名而清。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官员能恪守本心,保持廉洁就已经很不容易。崔琰却能树廉洁之风,令麾下官员都清正廉洁,这种评价,张瑞似乎只在诸葛亮身上见过。

    “且不仅仅在于崔琰一人。崔琰出身清河崔氏,乃河北望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