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六郡良家子与五陵少年

    第四十三章六郡良家子与五陵少年 (第3/3页)

卫国战争结果还要惨烈数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至少两代人三四十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实力。

    这些该死的军阀,难道就不能有一点深明大义吗?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后世军阀,互相之间打的你死我活,外敌入侵,却能一致抗战。

    而眼下这些军阀,除了烧杀劫掠,纵情享受,什么道义也没有。

    张瑞杀气凛然的说道:“既然利诱不成,那就威吓。告诉韩遂,孤指渭水而誓,他若敢放叛军离去。即便南走越,北走胡,孤也要将其生擒,凌迟处死,灭其九族。”

    无能狂吠与现实威胁,区别在于能否实现自己的话语。

    有十二万精锐大军作为后盾,张瑞立此狠誓,背后是森寒的压迫感。

    如今司马懿还未指洛水为誓,却最终食言而肥。家国天下,对这种指山川、鬼神盟誓的誓言,有极大的敬畏心理。

    这誓言立下,不论韩遂信不信,右将军府的文武是都相信,君侯必然会言出必信。韩遂敢放走叛军,肯定会被灭九族,凌迟处死。

    韦端拱手,安抚道:“君侯,莫要激动,莫要动火气。威逼、利诱都只是能算是用术。这天下事,常被称为大势。纵阴谋诡谲,谋术无双,亦不及改变大势。”

    张瑞赞同,右将军府一向喜欢以大势逼人。

    论术与势,张瑞当然是更倾向于用势逼迫。

    威逼、利诱等各种奇谋诡术,或许其他势力经常用,有时亦会出奇效。

    但张瑞不喜欢这种将命运交付给别人的感觉。

    乃问道:“韦公,可有何教我,能改变根本,引导大势?”

    韦端点头,说的:“有。君侯可曾闻六郡良家子与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这是一个曾经沉积了许久的词。

    五陵,即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西汉时“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并将其作为基本国策持续执行。被迁来的豪族都被安置于五陵附近以充奉陵邑,守卫宗庙。

    如今关中的长陵县、安岭县,阳陵县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出生于五陵的少年,都是官宦子弟,张扬着豪侠精神和少年意气。

    因为大汉王朝的开拓进取,边疆战事不断。所以这些张扬着少年意气的官宦子弟,并没有在家乡斗鸡遛马,为害一方,而是投身于战场,在边疆为国抛洒热血。

    与大汉王朝类似的是盛唐,关中将门子弟,纷纷投身戎马,慷慨报国。

    诗仙李白对关陇军事集团的彪悍精神便非常向往,曾经写下了《少年游》:“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伯虎也曾经写道:“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随着右将军府占稳了关中,大量将门子弟搬迁到了京兆尹。

    银鞍白马的将门子弟意气风发,豪气干云,成群结队的出现在关中各地。曾经落寞的五陵少年,再次鲜明活泼了起来,成为右将军府统治的一大特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