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文明相继

    第一百零一章文明相继 (第1/3页)

    谈及北荒的黑土地,诸葛亮神情振奋,说道:“关中郑国渠覆盖之田,亩产八石半,我朝公卿便以为已经是天下极致。但直到北荒黑土地丰收,臣方知何为人间沃土。”

    “于黑土之上种植大豆,亩产高达十石(大概相当于明朝四石,与明朝记载的上田亩收四石相符合),今岁仅北荒黑土区便收谷两亿石。”

    张瑞开怀大笑,说道:“自今日起,不复北荒之说,改为北仓了。粮食两亿石,足以供给千万百姓支度一年有余。关东百姓再无灾年之患,饥腹之忧!”

    到这一刻,张瑞总算是明白明末闯王李自成的军粮都是从哪里来的了。

    虽然明末陕西年年、年年干旱,明臣谓之曰:“凶年相继,月饷不敷,此饥军为盗之根因也。”

    但在这种生产力下,明朝的豪绅、富户田联阡陌,必然积攒了大量的粮食。

    所以虽然明朝富有天下,但收不上税来,发不下去粮饷。

    而辖区面积更小,且在干旱中心的李自成却能靠着抢劫富户,不断壮大。要知道起义军也是需要吃饭的,李自成不但能供应他们粮草,甚至还可以一次次战败,一次次卷土重来。

    以孟朝在北荒的开垦情况而言,一年丰收,足以储存支撑数年的粮食。

    只要别跟明朝一样倒霉,凶年相继,连年干旱,北大仓就能向中原源源不断的输送一批批粮食,赈济天下。

    大笑过后,张瑞问道:“关于远东都护府将来政务,卿以为当以何为重?”

    远东都护府的名称,就等于直白告诉诸葛亮,你的功绩已被认可,升迁在即。

    对此诸葛亮没有多少反应,升迁早在意料之中。倒是对政务,诸葛亮十分慎重,说道:“臣以为当此之时,首要之务在于兴修道路,整治阡陌。”

    “其意义有三,首先方便运粮。谷物若不能搬运往中原,堆积在远东,便等同于无。”

    张瑞郑重的点头,说道:“朕会下令长安学宫及工部,优先在辽东架设铁轨,以方便粮食输送。”

    虽然马拉车厢还比较原始,但仅铁轨相较于泥路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