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郭桓案(中)

    第四百章:郭桓案(中) (第2/3页)

   “下官倒是认识一些御史言官,下官以前的时候,也有几分清名,认识一些人,或许可以帮上侯爷!”茹太素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好!”陈松点了点头,松了一口气。

    其实,除了御史言官这事之外,还可以通过朱雄英来达到此事的目的,借用朱雄英的嘴来完成。

    但是,朱雄英是谁?是老朱的大孙,是未来帝国的继承人。

    要是其他的小事,陈松或许可以这样做,但这是洪武四大案之一,陈松能这样做吗?

    让当朝太孙和洪武四大案之一扯上关系,老朱心情能好?

    再说了,这事看在老朱的眼中,怎么看怎么像是利用朱雄英。

    不管怎么说,这些事情不能让朱雄英牵扯进来,可以有一定的涉及,但是在关键的地方,是绝对不能这样做的。

    “不过,找的人必须是可靠的人,此事事关重大,不可有任何的闪失!”陈松这样一脸严肃的说着。

    茹太素拍着胸脯,道:“下官熟知的御史,可本官都是老乡,这点侯爷不用担心!”

    这个年代的同乡,可是一个大杀器,确实可以相信!

    ......

    茹太素匆匆的走出了宝钞督办总衙门,回了税务督办总衙门。

    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要是现在堂而皇之的去找熟知的御史,实在是太过显眼,要是被有心人盯上,只会坏事。

    放衙之后,茹太素没有像往常一样一直忙碌到很晚再回家,几乎是踩着放衙的时间点,走出了衙门大门。

    回到家后,茹太素将府中的下人派了出去。

    为了谨慎行事,这些下人都是从后门走出去的。

    月亮挂上了树梢,茹太素的书房中坐着四个人。

    除了茹太素之外,还有三个御史。

    分别是:余敏、丁廷和程樘。

    这三人和茹太素都是同乡,关系莫逆。

    当年茹太素被朱元璋治罪的时候,这几人连连求情,差点被朱元璋一起责罚。

    茹太素坐在主位上,看着这三人,沉声道:“今天将你们找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们!”

    “有什么事情就说吧,只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定然会竭尽全力帮你!”余敏率先说道。

    “就是,赶紧说吧!”剩下的两人也一口同声的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

    茹太素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此事为真?”

    余敏一拍自己的大腿,那个兴奋劲,差点没蹦起来。

    丁廷也是差不多的反应,兴奋无以言说。

    御史言官的职责是什么?那就是弹劾不法事。

    这件事情要是落实了,那就是立朝第一贪腐之案。

    那几人的名字就会伴随此案,在青史中留名。

    更重要的是,要是此案真的办成,那自己这些人就会有明察秋毫、不怕权贵的美名。

    对于御史言官来说,这可是最重要的东西。

    俸禄虽然不多,以后要是致仕,靠着这个,在地方上也是德高望重之人。

    可能没有多少金钱,但对于名声,加成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真是因为这些好处,俞敏和丁廷才会如此激动。

    程樘也激动,可脸色更深处,却是另一种表情。

    “茹兄,此事就交给我们吧,我们定然会将这事办好!”余敏信誓旦旦的说道。

    丁廷也表态了,“就等着我们明天的好消息吧!”

    茹太素没有怀疑其他,和各人说着一些劝慰的话。

    这个时代的背叛,代价是很大的。

    茹太素和这些人都是同乡,要是有人背叛,那么在同乡之中,就会被人排挤。

    看起来是背叛茹太素,其实就是背叛家乡,背叛老乡。

    这是很严重的,要是背叛的话,名声就会全被毁掉,其他地方的人,也会觉得,既然你都能背叛家乡,那就能背叛他们。

    明朝末党争不断,那些所谓的“党派”,几乎都是以地域为系带。

    在重视乡亲的古代,背叛,无异于自毁长城。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茹太素和眼前的这些人关系莫逆,所以就不怕这些人背叛!

    可是,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道谁心里想的什么呢?

    月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