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第三百零五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第2/3页)

    后世的国考省考就是一个很好的模板,直接拉出来用就行了,哪里还需要那么多呢。

    思考着后世的种种制度,陈松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将这种考试分为两种。

    一种是省考,一种是国考。

    省考就是在地方上进行考试,所选用的吏员,皆为当地职务。

    至于国考,就是朝廷举行的考试,所选用的吏员,为朝廷各部所驱使。

    地方上的吏员也可能进入朝廷,只要经过相应的考核,那么就能够完成升迁。

    地方上的考试,可以通过朝廷委派的方式来进行……”

    陈松说的很详细,几乎就是后世国考和省考的另外一个翻版,只不过根据现在的时代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改动。

    朱元璋越听越恍然大悟。

    忽然之间,朱元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在想,如果陈松能早些年出生,能够在自己登基之前出生,那么在自己登基之初就推行这些办法,现在的大明会不会不一样?或者说,现在的大明会不会没有那么多的破事儿?

    朱元璋非常好奇,陈松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事?这小脑袋瓜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

    “你说的这些东西,一时半会之间俺也记不下,你这样吧,你写一个奏折呈送上来,将这些东西全部详细的记录下!”朱元璋指着陈松,说道。

    陈松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领下了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找陈松的事情,无非就是这件,完成了之后自然就放了陈松离开。

    走出皇宫,陈松接着朝新学学堂而去。

    走到一半的时候,陈松突然一拍大腿,有些懊恼:“忘了一件事儿,哎呀哎呀,真不应该真不应该啊!”

    现在大明学堂的学生数量已经可观,最起码授课的老师也不用再发愁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就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招生。

    但问题来了,新学学堂的面积有限,所能容纳的学生也有限。

    这样一来的话,必须要对新学学堂进行扩建。

    如果让陈松自己在京城当中买地,长安米贵,居不易,就算陈松愿意花钱买,也不一定能够挑选到好的地段。

    再加上,贸然扩大新学学堂规模,肯定要给老朱提前说一声,免得触动了他的神经。

    只不过现在已经走出了御书房,走出了皇宫,只能再等下次有机会再说这事了。

    ……

    来到新学学堂大门外,陈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将揣在怀中的那张名单取出,走了进去。

    新学学堂的课程安排仿照后世,后世有寒暑假,这个时代也有。

    不过,这个时代的寒暑假相较于后世来说都非常的短暂。

    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可言,所以必须要加班加点,抓紧时间的向这些学生灌输知识。

    所采取的方法也都是填鸭式教育。

    填鸭式教育在后世备受诟病,不管怎么说,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提高学生知识的最好办法。

    能够进入新学学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