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柳树里互市

    第四百八十一章:柳树里互市 (第2/3页)

环境就这样,这样饭菜,对于牧民来说已经很好了。

    普通牧民哪里能吃得起肉?不过是养的牛羊马产的奶,制成的奶制品罢了。

    以前,草原缺少吃的,所以就只能南下。

    现在,这些牧民归大明管辖,也不用害怕挨饿的问题。

    陈松坐在火堆旁,耳朵边的野蚊子嗡嗡叫,端着碗,大口的吃着。

    吃完饭,喝碗汤,放下了碗。

    林朗坐在陈松的对面,说道:“这些牧民们归顺的时间说来也不是很长,去年冬天,草原还给这些牧民们调来了大量的粮食。

    一次两次还行,可要是持久下去,恐怕会出问题啊!”

    陈松没有在意,对于这个问题,他早有解决之法。

    “陛下派我来,就是想让我解决这件事情。这事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陈松笑着说道。

    睡觉的时候,陈松在床边放了几盘点燃的蚊香,身上还抹了风油精。

    可就算如此,依旧有不怕死的蚊子,疯狂的叮陈松。

    睡到半夜,起来和蚊子搏斗,后半夜时,人困了,蚊子也累了,双双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陈松接着赶路。

    在林朗的带领下,陈松巡查了柳树里的环境以及地势。

    柳树里的环境不错,距离北平府不远,骑马的话,最快一天就能到。

    这里有河流,而且土质也比较好,比那些沙漠化的土壤强的太多,是一个适合建城的地方。

    不过,陈松可不会直接在这里建城。

    朱元璋先前的时候,防这些人就像是防贼一样,这才刚刚归顺没多久,又怎么可能会建城呢?

    再说了,建城是一件非常消耗时间和金钱的事。

    违背市场经济的任何行为,都无法走远。

    在陈松的计划里,先建立一个以贸易为主的贸易点,附近的牧民,以及大明的商人,都可以来这里进行贸易。

    这里有人贸易,就有了税收,百姓们就能挣钱。

    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想有稳定的生活。那个时候,就算朝廷不管,这里的人也会自发的进行建城。

    建城,工人们是有收入的,这些工人们的收入,又会投入消费当中,朝廷又能进行税收。

    百姓们有了活干,朝廷有了税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这可要比朝廷直接让筑城好得多。

    不过,想要完成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难题摆在陈松的面前。

    那就是,明朝的户籍制度。

    筑城要的是工匠,这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放开户籍制度,在明初,靠一群普通人来建造一座城池,简直就是做梦。

    很早的时候,陈松以新学学堂为由,对金陵的工匠进行了招收。让金陵的工匠们,户籍身份有了很大的改变。

    可那仅限于金陵,在交通和贸易都不发达的明朝,建造城池,只能通过服劳役的方式来进行。

    建造城池本来消耗巨大,这要是再给工匠们发工钱,靠着农业税的那点钱,早晚要破产。

    可现在不同,现在有市舶司,有金矿,有了足够的原始资本,只需要加以推动,就能将这盘水推活。

    在推活这盘水之前,要先对明朝的户籍制度进行改变。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先将这边的所有情况弄清楚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况且,要是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在柳树里这里建造贸易点。

    出了柳树里,陈松又去了其他的几个里,将周围的里都转悠一遍之后,陈松觉得,还是在柳树里修建贸易点最为合适。

    半个月后,陈松带着人又回到了柳树里。

    林朗再次见到陈松时,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陈松选择了柳树里最中心位置,这里地势平缓,面积较大,附近还有一条小河,用来建造贸易点最合适不过。

    地方是有了,但想要将贸易点搞起来,却不太容易。

    在柳树里这里逗留了几天,绘制了简单的构造图,陈松带着人去了最近地方的北平府。

    如今的北平府,正是大兴土木之时。

    北方草原敌情已经被解决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可以安稳大胆的往北平府移民了。

    老朱是个传统人,尽管对外族人很宽容,可也不是烂好人。

    唐朝时的祸乱过去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