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纳忽里的疏忽

    第四百八十六章:纳忽里的疏忽 (第2/3页)

    这些侍卫一直来到了城门口边上,城墙上的士兵早已经发现他们。

    只是看着这些人手中的旗帜,城墙上的士兵全都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到了纳忽里的耳朵中。

    正在和丞相商量事情的纳忽里看到门外有几个侍卫朝着这边跑来,就明白估计是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果不其然,这几个侍卫在来到纳忽里的面前后,将城外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纳忽里的脸色变了变,有些不敢详细的道:“什么?燕字大旗?还有明字大旗?这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明军的旗帜,基本上都是以“明”字大旗为主,以主将姓氏大旗为辅。

    纳忽里对明军不敢说多了解,但也和攻略这边的明军熟悉。

    在他的记忆中,明军那边,似乎并没有姓燕的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想不通这里面的原因,纳忽里看向丞相,问道:“丞相,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还有燕字大旗?难道是那个我不知道的明军将领吗?”

    纳忽里的脸色有些着急,他非常讨厌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让纳忽里人非常难受。

    丞相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想到姓燕的将领是谁,可他毕竟见多识广,知道很多外人不知道的事情。

    丞相皱着眉头,细细的思考着这里面的事情。

    片刻之后,丞相忽然睁开眼睛,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莫非,是大明燕王?!”

    “什么?大明燕王?这怎么可能?”

    纳忽里直接站了起来,脸上的惊骇都快变成了实质。

    纳忽里就算再怎么孤陋寡闻,也知道燕王朱棣的名声。

    这个大明境内,目前最能大的藩王,又如何不知道呢?

    只是,他想不通,燕王朱棣封地在北平,为何现在跑到这里来了?

    以纳忽里对朱元璋的了解,但凡让自己的儿子出来,那就代表着大概率有战事要发生。

    一个北平的王爷,现在突然跑到了这里,这实在是太过诡异了。

    “想不通,想不通。我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北平的王爷,现在跑到这里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的是燕王?而不是一个姓燕的将领?”

    纳忽里一脸愁楚,他实在是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

    “大王,反正现在明军的使者就在外面,不如直接让他们进来,咱们问一问就知道,没有必要在这里瞎想!”丞相说道。

    纳忽里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这样做了。

    纳忽里急忙下达了命令,没过多久,朱棣派出来的使者就来到了纳忽里的面前。

    朱棣派出来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功名赫赫的张玉。

    张玉本来是前元的官员,品级还不小,官职枢密院知院。

    洪武十八年的时候,朱棣在一次清缴草原时,遇到了率众难逃的张玉。

    当时朱棣还和张玉交手过,在搞清楚了张玉的来历和意图之后,朱棣收留了张玉。

    历史上的张玉,最先投奔的人是大明朝廷,一直到洪武二十七年时,才被朱棣重视。

    可陈松的到来,影响到了很多事情,以至于张玉和朱棣提前相识。

    张玉是一员猛将,他垂手而立,站在纳忽里的面前,目不斜视,眉宇之间满是坚毅。

    看着如此作态的张玉,纳忽里甚至还在惊叹此人不凡。

    “不知阁下为何而来啊?身份又是什么啊?”纳忽里率先开口问道。

    张玉静静地看着纳忽里,道:“在下乃是燕山左护卫千户,张玉。本人奉燕王殿下的命令,前来出使尔等!”

    张玉以前在前元那里做过事,会说蒙古话非常正常。

    再说了,哈密以前的时候,和前元同属一脉,说的话差不多是一样的。

    张玉的态度很随和,可语气之间满是高傲。

    看着如此作态的张玉,纳忽里也来气。

    这里是自己的地盘,现在被你这样一个无名小卒蔑视,纳忽里又怎么能舒服呢?

    也不是什么都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